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三已不慍

三已不慍

歷史字典解釋:

論語.公冶長》:“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已,去,指離官去職。楚相令尹文子三次被罷黜而不以個人的貶黜為慮,因而受到孔子的稱讚。後用為稱道不計個人得失寬宏大度之典。

唐.皇甫澈《賦四相詩.禮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李峴》:“載踐每若驚,三已無慍色。”

詞語分解

  • 三已的解釋 謂三度或多次罷官。語出《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唐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詩:“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清 姚瑩 《與余小
  • 慍的解釋 慍 ù 怒,怨恨:慍色。慍容。慍怒。慍惱。人不知,而不慍。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南箕揭舌

比喻讒佞。清魏源《偶然吟》之五:“精衛窮海山,夸父嗟濛汜。南箕空揭舌,七襄終莫理。 ” ●《詩經·小雅·巷伯》: “哆兮侈兮, 成是南箕。彼潛人者,誰適與謀。” 又《大東》: “維南有箕!載翕其舌?

三已不慍_三已不慍介紹_歷史知識
三已不慍_三已不慍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三已不慍_三已不慍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