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琴音停止後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言談話語或文章中本義以外所隱含的引申義。范曄(398-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元嘉初年,為宣城太守,後累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參與機要。元嘉二十二年末,以參與孔熙先擁立彭城王義康為帝案,事敗被殺,年僅48歲。范曄不僅是一位史學家,著有《後漢書》,而且還對音樂感興趣,尤其喜歡彈奏民間音樂,彈奏完後靜靜地回味飄蕩在空中的悠長的餘音,從而使身心都得到享受。
【出典】:
《宋書》卷69《范曄》1831頁:“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異邪。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
【例句】:
王國維《人間詞語》:“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茅盾《房東太太》:“當‘二太太’十分‘好意’地把她得自銀行方面的‘嚴重’訊息鄭重其事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們自然能夠‘意會’到她的弦外之音是什麼了。”
見“弦外之意”。葉辛《蹉跎歲月》:“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杜見春聽出了~,你聽到了什麼小道訊息?”
弦外之音字典分解
成語弦外之音的解釋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裡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