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忳繡被
《後漢書.獨行傳.王忳傳》:“王忳字少林,廣漢新都人也。忳嘗詣京師,於空舍中見一書生疾困,愍而視之。書生謂忳曰:‘我當到洛陽,而被病,命在須臾,腰下有金十斤,原以相贈,死後乞藏骸骨。’未及問姓名而絕。忳即鬻金一斤,營其殯葬,余金悉置棺下,人無知者。後歸數年,縣署忳大度亭長。初到之日,有馬馳入亭中而止。其日,大風飄一繡被,復墜忳前,即言之於縣,縣以歸忳。忳後乘馬到雒縣,馬遂奔走,牽忳入它舍。主人見之喜曰:‘今禽盜矣。’問忳所由得馬,忳具說其狀,並及繡被。主人悵然良久,乃曰:‘被隨旋風與馬俱亡,卿何陰德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書生事,因說之,並道書生形貌及埋金處。主人大驚號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彥。前往京師,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報,天以此章卿德耳。’忳悉以被、馬還之,彥父不取,又厚遺忳,忳辭讓而去。時彥父為州從事,圖告新都令,假忳休,自與俱迎彥喪,余金俱存。忳由是顯名。”忳,音tún。
東漢時,王忳在赴京路上,不受贈金,埋葬了一個途中病死的書生。王忳將營葬余金放置棺下,無人知曉。後忳任亭長,赴職之日,忽有一馬奔入亭中,大風又飄來一定繡被,忳將此事告知縣令,縣上將馬被判歸忳所有。忳乘馬外出,馬遂奔入一家。主客交談之後,一切方恍然大悟。忳要將馬與被歸還主人,主人感王忳葬子之恩,拒而不受。後王恍幫助遷葬,並歸還其金,忳以此名顯於當時。後因用為詠施恩得報之典。
唐.李瀚《蒙求》:“王忳繡被,張氏銅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