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
聊:依賴。老百姓無法賴以生存下去。形容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史記.張耳陳餘列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宋.朱熹《辭免直秘閣狀一》:“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據罪論刑,豈容倖免?”清.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一回:“奸賊當朝,正人避地,弄得國勢危弱,民不聊生。”亦作“人不聊生”。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民疲士苦,人不聊生。”《元史.定宗紀》:“是歲大旱,河水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
主謂 聊,依賴、憑藉。人民失掉了賴以生存的條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財匱力盡,~。”鮑十《痴迷》:“是年河北大旱,~,李景山逃荒至此……以後雞犬桑麻,續成村落。”△貶義。多用於形容黑暗的社會。→苦難深重 民不堪命 ↔民康物阜 民富國強 休養生息
民不聊生字典分解
成語民不聊生的解釋 聊:依賴,憑藉。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聊生的解釋 [barely keep a living] 賴以維持生活(多用於否定)民不聊生無所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