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觸之爭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戰國時,魏國與齊國發生矛盾,魏惠王要派人去刺殺齊王,魏王手下的戴晉人用蝸牛角上蠻氏與觸氏的爭戰為喻,勸說魏王停止與齊的衝突。然後,又從實處說到魏、齊之爭與蠻、觸之戰沒有什麼兩樣,終於說服了魏王。後以“蠻觸相爭”比喻因細故而引起的無意義爭端或發動互相殘殺的非正義戰爭。
宋.蘇軾《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
見“蠻爭觸斗”。清·王夫之《姜齋詩話》30:“胡之浮艷,又以矯宋為工。~,要於興,觀,群,怨,絲毫未有當也。”
蠻觸之爭字典分解
成語蠻觸之爭的解釋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蠻觸的解釋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後以“蠻觸”為典,常以喻指為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