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畔行吟
澤畔行吟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屈原在水邊吟詠詩文。後以此典表現吟詠詩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貶黜之時;或比喻臣子被放逐邊地。楚國屈原在楚懷王時任左徒(參預政事,起草詔令,職位重要)、三閭大夫(掌議論,備顧問)。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奸臣子蘭、靳尚等誣陷而去職,後又被放逐江南,屈原壯志難酬,悲憤萬分,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髮緩步悲痛吟詠詩文在水邊,以表達憂國憂民之情心。此典又作“吟澤畔”、“澤畔之吟”、“靈均澤畔”、“行吟澤畔”、“行吟”、“屈原行吟”。
【出典】:
《史記》卷84《屈原賈生列傳》2486頁:“屈原至於江濱(bīn賓,近水地方),被(pī披,通“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例句】:
唐·李白《贈別鄭判官》:“三年吟澤畔,憔悴幾時回。”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故河梁之句,止於傷別;澤畔之吟,歸於怨思。” 宋·歐陽修《啼鳥》:“可笑靈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醒。” 宋·陸游《示兒子》:“墓前自誓寧非隘,澤畔行吟未免狂。” 明·楊慎《沁園春·己丑新正》:“自壽一杯,休行吟澤畔,兀坐山限。” 清·吳偉業《晴》:“行吟原草澤,醉臥即沙場。” 清·黃景仁《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別》:“漁父拿舟入煙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騷人且如此,我輩升沉偶然耳。”
詞語分解
- 澤的解釋 澤 (澤) é 水積聚的地方:大澤。湖澤。潤澤(潮濕)。沼澤。 金屬或其他物體發出的光亮:光澤。色澤。 恩惠:恩澤。澤及枯骨(施惠於死人)。 洗濯。 汗衣,內衣。 澤 (澤) ì 古同“釋”,解散。
- 行吟的解釋 邊行走邊吟唱屈原至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詳細解釋亦作“ 行唫 ”。邊走邊吟詠。《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 漢 劉向 《九嘆·
歷史典故推薦:以攻為守
用進攻作為防禦的手段。宋.秦觀《邊防上》:“直前逆擊,折其盛勢,則雖危,城而可保,是之謂以守為攻,以攻為守,非天下之奇材,何足以知之乎!”《宋史.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澤畔行吟歷史
猜你喜歡
俗物敗人意的歷史解釋
晉書王戎傳戎每與阮籍娑勒川的歷史解釋
今塔吉克斯坦噴赤河上率府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唐朝太子左右旭烈兀的歷史解釋
伊利汗國創建者。拖雷一丸藥的歷史解釋
同一丸五色。宋蘇軾游伯夷餓死的歷史解釋
借指不慕爵祿之人處困溫池縣的歷史解釋
唐神龍元年置,屬靈州天道無親唯德是與的歷史解釋
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山旺的歷史解釋
村名。在山東省臨朐縣麴塵羅的歷史解釋
源見麴塵。淡黃色的絲騎督的歷史解釋
官名。軍中統帥騎兵的水東樓的歷史解釋
在今甘肅蘭州市舊城東吐魯番市的歷史解釋
在新疆 * 爾自治區東費惠公的歷史解釋
戰國時費國國君。孟子南山縣的歷史解釋
唐置,屬羈縻紆州。治圯橋的歷史解釋
源見圯橋進履。指張良湘陰渡鎮的歷史解釋
在湖南省永興縣南部。元士的歷史解釋
官名。受命於天子之士隴頭水的歷史解釋
樂府詩集漢橫吹曲一隴守株緣木的歷史解釋
源見守株待兔緣木求魚
相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