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婦髽

歷史字典解釋

借指不合禮儀的風俗。唐柳宗元《同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 “祀變荊巫禱,風移魯婦髽。”●《左傳·襄公四年》: “臧紇救鄫,侵邾, 敗於狐駘。國人逆喪者皆, 魯子是乎始髽。 ” 《禮記·檀弓上》:“魯婦人之髽而吊也, 自敗於台鮐始也。 ”(zhua): 婦人的喪髻, 去掉發罩用麻束髮叫 “髽”。 逆: 迎接。 吊:弔喪。鄫(ceng)、邾(zhu): 皆古國名。狐駘(tai):即台鮐。在今山東滕縣東南。魯襄公四年(公元前566年),邾人、莒人伐鄫。魯為救鄫而侵邾,被邾戰敗,死傷很多。國內的婦人去迎喪,都沒有按照舊禮,而用麻束髮(髽而吊), 從此婦人髽而弔喪就成了魯國的風俗。

詞語分解

  • 髽的字典解釋 髽 ā 古代婦女服喪時用麻紮成的髮髻。 古代婦女服喪時用麻扎髮髻。 梳在頭頂兩旁的髮髻。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老魚跳波

同“弦奏躍魚”。唐 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主謂 魚兒隨樂曲跳躍。比喻音律絕倫。語本《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山教神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魯婦髽歷史

相關歷史

魯婦髽_魯婦髽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