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國不問仁人

歷史字典解釋

討伐別國這樣的事,是不詢問仁德的人的。 意謂正直的人不聽 * 的語言。語出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昔者魯君問於柳下惠曰:‘我欲攻齊,如何?’柳下惠退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於仁人也,此何為至於我?’”《資治通鑑.晉紀.成帝鹹康四年》:“(顏含)既而告人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向馮祖思問佞於我,我豈有邪德乎?’”

詞語分解

  • 伐國的解釋 征伐別國。《左傳·昭公四年》:“召諸侯而來,伐國而克城。”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聲色》:“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從而至?” 明 劉基 《莒人伐我東鄙》:“伐國而圍人之邑與救患而入人邑者,皆王法
  • 仁人的解釋 有德行的人。《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漢 賈誼 《惜誓》:“悲仁人之盡節兮,反為小人之所賊。”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

歷史典故推薦:陸讋水慄

讋:即懾,懼怕。慄:恐懼。意指聲威遠播,四方無論是陸地還是水上莫不畏懼而歸服。漢代班固《東都賦》:“殊方別區,界絕而不鄰。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以,莫不陸讋水慄,奔走而來賓。”孝武:漢武帝劉徹。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伐國不問仁人歷史

相關歷史

伐國不問仁人_伐國不問仁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