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兵之計

緩兵之計怎么寫好看

緩兵之計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緩:延緩。謂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比喻緩和事態,以便設法對付。《三國演義》九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說岳全傳》七二回:“黑蠻龍驍勇難擋,不如用緩兵之計。”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十:“經過了一天一夜的爭吵、啼哭,黑妮最後才採用了一個緩兵之計,拖到第二天再決定,她好去找大伯父出點主意。”


偏正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比喻暫時拖延,緩和事態,以便設法對付。鄧賢《中國知青夢》:“周旋到半夜,歹徒終於被導的緩兵之計所迷惑,以為達到目的,精神被解除武裝。”△多用於計策方面。↔兵貴神速

詞語分解

  • 緩的解釋 緩 (緩) ǎ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妌 )。緩慢。遲緩。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徵。刻不容緩。 放鬆,鬆弛:緩和。緩衝。緩解(?)。和緩。 甦醒,恢復:緩氣。緩醒。 慢徐疾急 筆畫數:
  • 計的解釋 計 (計) ì 核算:計時。計量(刵 )。計日程功。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 主意,策略:計策。計謀。 謀劃,打算:計畫。計議。 姓。 筆畫數:; 部首:訁;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行羶

比喻令人仰慕的美好品行。唐黃滔《蒲山靈岩寺碑銘》: “山靈之感,行羶之慕,投金執斫,匪招匪勸。” 參見:○膻蟻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緩兵之計歷史

相關歷史

緩兵之計_緩兵之計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