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渾渾沌沌

渾渾沌沌

ㄏㄨㄣˊ ㄏㄨㄣˊ ㄉㄨㄣˋ ㄉㄨㄣˋ hún hún dùn dùn 352 ① 舊指天地開闢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呂氏春秋大樂》:“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則成章,渾渾沌沌。”


並列 渾,渾濁;糊塗。①原指傳說天地未開闢前整個宇宙渾濁、模糊的樣子。《呂氏春秋·大樂》:“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則成章,~。”②彼此相混在一起的樣子。郭沫若《中國史稿》3編1章3節:“這絕對的東西就是所謂‘道’,所謂‘一’。一切都籠罩在裡面,分什麼彼此,分什麼是非?~,各任自然。”③糊裡糊塗、不明事理的樣子。語出《莊子·在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田漢《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3場:“在湖南念書的時候,我還是~的,不太曉得事情。”④形容迷迷糊糊的樣子。歐陽山《苦鬥》58:“她才~地睡過去了。”△貶義。常用於形容人的糊塗與事物的渾濁。→糊塗不清 ↔涇渭分明 一清二楚。也作“混混沌沌”。

渾渾沌沌字典分解

成語渾渾沌沌的解釋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渾渾的解釋 渾濁貌;紛亂貌。《素問·脈要精微論》:“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 王冰 註:“渾渾,言脈氣濁亂也。” 晉 陸雲 《九愍·感逝》:“時藹藹而未颺,世渾渾其

沌沌的解釋 愚昧無知貌。《老子》:“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昬。” 河上公 註:“無所分別。”(1).水流貌。參見“ 沌沌渾渾 ”。(2).圓轉貌。《管子·

多學一學:渾淪吞棗【歷史典故】

整個地吞下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朱子語類》卷一二四:“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亦作“渾掄吞棗”。元 耶律楚材《〈心經宗說〉後序》:“嗟見渾掄吞棗,只管誦持。” 偏正 渾,全。渾淪,整個地。整個地把棗吞下去。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整個加以接受,不能消化吸收。《朱子語類》卷124:“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貶義。常用於形容人們在讀書等方面的接受方法。→

渾渾沌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