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喪斯文

歷史字典解釋

文:指周代文化禮樂制度。此典指孔子說:上天並不要毀滅這種周代文化禮樂制度。後以此典感嘆文人遭遇困境;或傷感文人之死。孔子要去陳國(都宛丘,今河南淮陽縣),經過衛國匡(今河南長垣縣西南)地,由孔子弟子顏刻駕駛大車,顏刻用趕車鞭子指著說:“過去我來這個地方,是從這個缺口進去。”匡人聽說,以為是魯國(都曲阜,今山東曲阜)陽虎(也叫陽貨。春秋後期魯國季氏家臣,挾持季桓子,掌握國政,權勢極大)。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匡人因而圍困孔子。孔子形狀很像陽虎,因此包圍孔子五天。匡人圍攻孔子越來越急,弟子們都恐慌起來。孔子說:“周文王已經死去,周代文化禮樂制度就不在這裡存在嗎?上天要是毀滅這種文化禮樂制度,就不會讓我們這些後死的來承擔維護這種文化禮樂制度之責任。上天並不要毀滅這種文化禮樂制度,匡人又能對我們怎么樣呢?”此典又作“其如予何”、“天豈喪斯文”、“斯文天已喪”、“喪斯文”。

【出典】:

《史記》卷47《孔子世家》1919頁:“將適,過匡,顏刻為仆(駕車人),以其策(馬鞭)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這裡,指孔子自己)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例句】:

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積毀銷金,沉憂作歌,天未喪文,其如予何!” 宋·陳師道《胡士彥輓詞》之一:“吾猶識此老,天豈喪斯文。”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之九:“惜哉斯文天已喪,我作哀章淚悽愴。” 元·秉忠《木蘭花慢·混一後賦》:“龍蛇一屈一還伸,未信喪斯文。”

詞語分解

  • 斯文的解釋 ∶指文化或文人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溫文爾雅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歷史典故推薦:王祥與佩刀

同“王祥貽佩刀”。唐 許渾《李定言自殿院銜命歸闕拜員外郎遷右史因寄》詩:“吳中舊侶君先貴,曾憶王祥與佩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天未喪斯文歷史

相關歷史

天未喪斯文_天未喪斯文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