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
《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小子:門人、弟子。門人弟子都一同起來指責、攻擊他。後因以“群起而攻之”形容遭眾人反對。
宋.楊萬里《李侍郎傳》:“自古官官之盛衰,系有國之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則人惡之,極則群起而攻之。”梁啓超《違制論》:“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詔以為護符者耶,則舉國群起而攻之。”
連動 大家都起來攻擊他,指責他。語本《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勞埃德在議會講台上為他的侵略失敗做辯解時,一些反對黨的議員們紛紛起立提出質問,後來~。”△貶義。多用於針對不得人心的人和事。也作“起而攻之”、“起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