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群起而攻之

群起而攻之

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小子:門人、弟子。門人弟子都一同起來指責、攻擊他。後因以“群起而攻之”形容遭眾人反對。

宋.楊萬里《李侍郎傳》:“自古官官之盛衰,系有國之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則人惡之,極則群起而攻之。”梁啓超《違制論》:“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詔以為護符者耶,則舉國群起而攻之。”


連動 大家都起來攻擊他,指責他。語本《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勞埃德在議會講台上為他的侵略失敗做辯解時,一些反對黨的議員們紛紛起立提出質問,後來~。”△貶義。多用於針對不得人心的人和事。也作“起而攻之”、“起而誅之”。

不妨一看:群雄逐鹿【歷史典故】

逐鹿:比喻爭奪帝位。比喻各路英雄人物或各方割據勢力競相爭奪權勢或地位。語本《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主謂 鹿,借指獵取的對象,比喻政權。很多雄豪爭奪帝位。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例]元朝滅亡後,中原~,朱元璋雄才大略,削滅群雄,一統天下。△古時專用於指天下動亂時,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現又用於指很多強有力的人或團體激烈競爭,以獲取某種東西或榮譽。

群起而攻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