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議
大禮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後,統治階級內部在皇統問題上的政治論爭。論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號。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1521年在位)病死。厚照無子,依兄終弟及之祖訓,其從弟、興獻王朱祐杭之子厚熜(cōng匆)承襲皇位,即世宗。世宗即位後第6天,便下令禮官集議其父興獻王的封號。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朝臣為維持大宗不絕,認為厚熜應過繼給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年號弘治,1488-1505年在位),稱皇考,而以生父祐杭為皇叔父。世宗對此表示不滿,要求另議。七月,觀政進士張璁(後賜名孚敬)上《正典禮疏》,反駁楊廷和之說,主張繼統不繼嗣,厚熜應尊崇所生,為興獻王立廟京師。世宗得到奏疏,即召見廷和等,下令尊己父為興獻皇帝,母為興獻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絕。由此開始了以首輔楊廷和等為一方,以皇帝和張璁、桂萼等為另一方的“大禮之議”。經過多次在朝堂上向皇帝諫諍和雙方的辯論,並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的左順門事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與廷和之子、翰林楊慎集合朝中官員共200餘人,自辰至午,跪於左順門前,籲請世宗收回成命。世宗大怒,命逮134人下獄,余者待罪。次日,180餘人受廷杖,編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為轉折,世宗於該年九月頒布詔書,定稱其父尊號為“皇考恭穆獻皇帝”,稱孝宗為“皇伯考”。五年(1526年),為朱祐杬建世廟於太廟之右。七年(1528年)六月,頒布《明倫大典》,備述議禮諸臣建議始末,以垂戒後人。楊廷和革職為民,其他論罪不等。十五年,改世廟之名為“獻皇帝廟”。十七年九月,又尊祐杬為睿(ruì瑞)宗,袝(fù付)於太廟,並改其陵墓之名為顯陵。這一事件從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開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勝利結束,在嘉靖年間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出典】:
《明史》卷17《世宗本紀一》216頁:“秋七月壬子,進士張璁言,繼統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興獻王廟於京師。初,禮臣議考孝宗,改稱興獻王皇叔父,援宋程頤議濮王禮以進,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疏力爭,皆不聽。”《明史·蔣冕傳》5044頁:“‘大禮’議起,冕固執為人後之說,與廷和等力爭之。” 《朱希周傳》5064頁:“時方議‘大禮’,數偕其長爭執。” 《豐熙傳》5071頁:“世宗即位,進翰林學士。興獻王‘大禮’議起,熙攜禮官數力爭。”
詞語分解
- 大禮的解釋 大關節目,與瑣屑末務相對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詳細解釋.莊嚴隆重的典禮。《禮記·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左傳·文公三年》:“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特指婚禮。
- 議的字典解釋 議 (議) ì 意見,言論:議論。提議。建議。 討論,商量:商議。會議。協定。議案。議決。議價。 評論是非,多指責備:非議。恐招物議。 舊時文體的一種,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奏議。駁議。 筆畫數:
歷史典故推薦:式遏寇虐
式:發語詞。遏:制止。 制止 * 與掠奪。語出《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正元二年冬十月詔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賊陸梁邊陲。’”《宋書.武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禮議歷史
猜你喜歡
蚌埠市郊區的歷史解釋
蚌舊區名。年改小蚌埠四通五達的歷史解釋
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暢榮縣獨立的歷史解釋
清宣統三年秋,四川保延津劍會的歷史解釋
同延津劍合。清顧汧無陳敬瑄的歷史解釋
唐許州治今河南許昌人秦王山的歷史解釋
在山西省鄉寧縣城東,聲名籍甚的歷史解釋
聲名也作名聲。籍甚盛計籌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浙江德清縣東南。羽林右部督的歷史解釋
官名。三國蜀置。三國監察御史的歷史解釋
官名。亦稱監察侍御史大佘太設治局的歷史解釋
年劃五原縣東境及包頭夢溪筆談的歷史解釋
書名。北宋沈括撰。二博格達沁古城的歷史解釋
新疆古城遺址。在今焉託克遜縣的歷史解釋
年改託克遜設治局置,岩頭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安徽廣德縣西北,吳道南的歷史解釋
明江西崇仁人,字會甫司約的歷史解釋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不疑盜嫂的歷史解釋
同無兄盜嫂。清袁枚答餘慶州的歷史解釋
元末置,屬播州安撫司明知故問的歷史解釋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相關歷史
![大禮議_大禮議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