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佛家語。喻心領神會,參透禪機。《五燈會元》:“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寂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詞迦葉。’”世尊:指釋迦牟尼,寂然:無表情,這裡指不解禪意的樣子,迦葉:摩詞迦葉,後被推尊為禪宗始祖。
連動 拈,用手指拿。原是佛教用語。指禪宗的以心傳心。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惟迦葉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後用以喻彼此心心相印。《鏡花緣》100回:“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褒義。多用於表示會心、默契,彼此心意一致。也作“拈花一笑”。
拈花微笑字典分解
成語拈花微笑的解釋 原為佛家語,比喻徹悟禪理。後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拈花的解釋 (1).見“ 拈花一笑 ”。(2).繡花。《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顏色,善能描龍畫鳳,刺繡拈花。”
微笑的解釋 (1) [smile]∶略有笑容用微笑掩飾他的窘迫(2) [sweet smile]∶不明顯的、不出聲的笑甜密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