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可替否

獻可替否怎么寫好看

獻可替否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臣下對國君勸善規過或議興議革。公元前522年,齊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獵歸來。晏子在遄(chuán)台隨侍,齊大夫梁丘據驅車趕到。齊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協。晏子答道,據和您不過相同而已,談不上和協。齊景公問,和協和相同還有所不同嗎?晏子道,不同。和協好象做羹湯,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禾燒煮,廚工加以調和,使口味適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調料,太濃就加水沖淡。君臣之間也是如此。國君認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來而使其更加合理;國君認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來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違背禮儀!百姓沒有爭奪之心。現在梁丘據不是如此,您認為合理,他就說合理;您認為不合理,他也認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調劑清水,誰還吃它呢?好象琴瑟總彈一個調門,誰還聽它呢?

【出典】:

《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台,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魚肉,之以薪。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乾,民無爭心。……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胡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93:“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


並列 獻,進獻;替,廢。進獻可行的意見,廢棄不可行意見。舊指臣子輔佐君主勸善規過,述興革。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乾,民無爭心。”《後漢書·胡廣傳》:“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常用於勸諫、諮詢。→薦可替否 進可替否 替否獻可。也作“獻可替不”、“獻替可否”。

詞語分解

  • 獻可的解釋 見“ 獻可替否 ”。
  • 否的解釋 否 ǒ 表示不同意,不認可:否定。 不,用在表示疑問的詞句里:可否?。 不如此,不是這樣,不然:否則。學則正,否則邪。 可 否 ǐ 不好,壞,惡:否極泰來(“否”和“泰”,前者是壞卦,後者是好卦。指

歷史典故推薦:死灰槁木

同“槁木死灰”。宋 蘇軾《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嗒然其中,死灰槁木,以異而同。” 見“槁木死灰”。宋·蘇軾《觀妙堂記》:“沉寂湛然,無有喧爭,嗒然其中,~,以異而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獻可替否歷史

相關歷史

獻可替否_獻可替否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