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歷史字典解釋

指臣下以比喻向君上提出批評,君上不能怪罪而應引以為鑑戒。後則泛指朋友、同志之間的互相規戒,說話的人不負責任,而被批評者應注意汲取其中的積極方面。《詩》的體例分風、雅、頌;它的表現方法有賦、比、興。所謂風,在上位的人用之以教化百姓,在下位的人用之以勸戒君上。既有原則而其方式又十分靈活。諷諫者可以無罪,而在上位者也可以其內容引為鑑戒,改進政治,所以稱之為風。

【出典】:

《詩經·毛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例句】:

後漢書·李雲傳·論》:“若夫托物見情,因文載旨,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貴在於意達言從,理歸乎正。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其他 說話的人只要出於善意,即使說錯了話也是無罪的;聽的人即使沒有所說的缺點,錯誤,也可引為警戒。語本《毛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多用於批評與受批評者的態度方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詞語分解

  • 言者的解釋 指諫官。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 仁宗 以微物賜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 宋 岳珂 《桯史·鴻慶銘墓》:“余在故府時,有同朝士為某人作行狀,言者摘其事,以為士大夫之不忍為,即日罷

歷史典故推薦:程糜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南朝 宋 師覺授《孝子傳》載:程曾七歲喪母,哀號哭泣如同成人,祖母憐之,嚼肉成糜而食之。後因以“程糜”指餵養孤幼的食物。南朝 陳 徐陵《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程糜不繼,原粟何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歷史

相關歷史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_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