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歷史字典解釋

有錯誤就改正,沒有錯誤就加以勉勵。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朱熹集註:“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清.梁紹壬《兩般雨盫隨筆》卷五:“先文莊公在政府,或有以公護同鄉言於上。旦召公謂曰:‘人言爾庇護同鄉,自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公頓首對曰:‘臣皇上無則加勉之訓。’”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其他 有錯誤就改正,沒有錯誤就用以自勉。草明《神州兒女》:“反正我是抱這樣的態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本用於自省其身,後多指虛心聽取、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意見。→知過必改 ↔屢教不改 文過飾非

歷史典故推薦:鶴鳴琴

《韓非子.十過》:晉平公向樂師師曠請教音樂,“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ǐ)。’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平公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歷史

相關歷史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_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