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梵冊貝葉

梵冊貝葉

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於貝多羅樹葉上,故稱。清 龔自珍《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並列 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於貝多羅樹葉上,故以梵冊貝葉稱佛經。清·龔自珍《正〈大品彌陀經〉魏譯》:“~,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多用於佛教方面。

梵冊貝葉字典分解

成語梵冊貝葉的解釋 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梵冊的解釋 亦作“ 梵策 ”。佛教典籍。 宋 俞文豹 《唾玉集·無佛論》:“﹝ 張商英 ﹞嘗見梵冊整齊,嘆吾儒之不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奇鬼》:“余問之學

貝葉的解釋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唐 玄奘 《謝敕賚經序啟》:“遂使 給園 精舍,併入提封;貝葉靈文,鹹歸冊府。” 元 榮肇 《原釋》:“如兇惡之

看一看:梵淨山【歷史地名】

古名三山谷。又名辰山、思邛山、九龍山。土名飯甑山。在今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與江口縣和松桃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2494米。《黔記》: 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清一統志·松桃廳》 引 《九龍山志》: “群山聳拔,分為九支。中涌一峰,周圍僅數丈,突兀陡絕,其高千仞。中如斧劃,麓斷而巔連,劃處隔五六尺許,名金刀峽。峽有飛橋相接,左右皆梵宇,廣闊可容數十人。寺側有石名說法台,陟者攀鐵絙上下。

梵冊貝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