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
古名三山谷。又名辰山、思邛山、九龍山。土名飯甑山。在今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與江口縣和松桃苗族自治縣交界處。海拔2494米。《黔記》: 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清一統志·松桃廳》 引 《九龍山志》: “群山聳拔,分為九支。中涌一峰,周圍僅數丈,突兀陡絕,其高千仞。中如斧劃,麓斷而巔連,劃處隔五六尺許,名金刀峽。峽有飛橋相接,左右皆梵宇,廣闊可容數十人。寺側有石名說法台,陟者攀鐵絙上下。山傍石出如筍,穹窿峭拔,有拜佛台、香爐峰、棉絮崖、煉丹台、藏經崖。井曰定心水。山後有池曰九龍池。又有辟支佛遺蹟。山下九十九溪,環繞紆折而通楚蜀,黔中勝概,無逾於此。” 是西南的佛教名山。產有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在貴州省東北部,江口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間。舊稱三山谷、三悟山、辰山、九龍山,俗稱飯甑山。明代廣修寺廟,為佛教聖地,取“梵宇淨潔”之意改今名。為武陵山主峰。以鳳凰山最高,海拔2493米。尚有2000米以上高峰多座。為斷塊山,山體岩石多為年代古老的變質岩。雄偉險峻,斷崖陡壁遍布。自然景點集中在金頂附近。生物資源豐富,有大片古老孑遺植物珙桐林,為世界瀕危動物黔金絲猴惟一產地。辟有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已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
梵淨山字典分解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