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既來之,則安之

既來之,則安之

來,原指招徠。即把遠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國家裡來。來了之後,就要把他們安頓好。後則形容如已到一個新環境,就要在那裡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魯國執政大夫季孫氏打算向魯國邊境上的一個附庸小國顓臾用兵,以擴大自己地盤。季氏家臣冉有和子路向孔子報告了這件事並為季孫氏行動加以辯解。孔子立即對他們進行了批評,並說古代諸候和大夫都不怕財富少,而怕不平均,不怕窮而怕不安定。如果能做到這些,即使遠方人不信服,也不用武力攻打,而是用仁義感化招徠他們,如果已來投奔,就要設法讓他們安頓下來,現在你們作季氏家臣,不但不能使遠方人民受感化而前來投奔,反而在內部掀起戰爭。我擔心季氏所憂慮的不在於顓臾這個小國,卻在宮廷之內啊!

【出典】:

論語·季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例句】:

元·吳昌齡《張大師》第一折:“你原來是桂花仙子……既來之,則安之。仙子請坐,容小生遞一杯酒咱。仙子滿飲此杯。”


其他 已經到了這裡,就應該適應這裡環境而安下心來。語出《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高和《越軌訴訟》:“程石說~,乾脆咱們都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清掃清掃,徹底輕鬆一下。”△多用於表示人的處事行為。↔揮之不去

也學習下:既成事實【歷史典故】

述賓 既成,已成。指已經造成了事實。表示對現實已無力改變,只好承認了。毛澤東《論持久戰》:“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 ~’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多用於寫用武力或某種手段強行造成的局面。→木已成舟 生米做成熟飯

既來之,則安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