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枳之詠
《後漢書.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視事二年,輿人(眾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本指吃禾稼的害蟲,此喻指貪官污吏),岑君遏之。’”
枳和棘,本是兩種多刺之木,此用以比喻人民所遭受的艱難困苦。東漢岑彭為官。常為民眾排擾解難,懲治貪官,故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歌誦。後因以“伐枳”或“伐枳之詠”為頌楊官吏有善政之典。
《金石萃編》五一唐《張胤碑》:“聊遵置薤之言(東漢龐參出任漢陽太守。他一到任便去拜訪當地賢者任棠,想問他求教為政之事。任不發一言,僅以一大本薤和一盂水放在門口屏風前,自己抱孫伏在門下。龐參想了很久,才明白這是要他為政清廉如水,除制豪強和開門恤孤。事見《後漢書.龐參傳》。),俄喧伐枳之詠。”
伐枳之詠字典分解
伐枳的解釋 《後漢書·岑彭傳》:“﹝ 岑熙 ﹞遷 魏郡 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 岑君 伐之;我有蟊賊, 岑君 遏之。’”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