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
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因而找不到真理。楊朱的鄰居跑失了一隻羊,不但他們全家出動,而且還請楊朱的僕人也一塊去找。楊朱問道,跑了一隻羊,怎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鄰居說,岔路太多。一會兒,人們紛紛回家。楊朱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沒有找到。楊朱又問,怎么這么多人還沒找到。鄰居說,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它跑到哪條路上,只好回來了。楊朱聽了,深有感觸,臉色嚴峻,半晌不說話,整天不露笑容。他的學生們覺得十分奇怪,問他,羊是不值錢的家畜,又不是你的,而你卻為此而影響情緒,為什麼?楊朱仍不回答,學生們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學生孟孫陽出來後把此事告訴了心都子。過了幾天,心都子與孟孫陽一起去見楊朱,問他道,從前有弟兄三人遊學齊魯,一起向一個老師學習了仁義之道後回到家中。他們的父親問他們,什麼叫仁義之道。大哥說,仁義之道使我愛惜自己生命而鄙薄功名。二哥說,仁義學說使我捨棄生命以成名。三弟說,仁義之道使我既保護自己又能成名。弟兄三人同向一師學習,而學習心得卻完全相反,誰對誰錯?楊朱說,有一個在河邊居住的人,了解水性,又敢於下水,靠擺渡為生,掙錢能養一百口人。許多人都前來拜他為師,可是後來被水淹死的幾乎一半。他們本意是學習游泳,而不是學淹死,可是結果竟然如此不同,你看哪個對呢?心都子沒作聲便退了出來。孟孫陽責怪他道,你為什麼問得那樣拐彎抹角,老師又說得那么古怪,都把我搞糊塗了。心都子說,大路因為岔道太多而跑失了羊,學者因為理解不一致而喪失生命。學問本源只有一點,而其末流則差異甚大。只有使分歧的末流回到本源上,才不會有得失差別。你生長在老師門下,學習他的學說,對於他的這些比喻你都不懂,實在可悲啊!
【出典】: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囚,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如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鄧彪傳》:“統之方軌易因,險途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歧路之間也。”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3:“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吾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其他 亡,丟失。岔路多而跑失了羊。比喻事理複雜、多變,不易獲得真知。語本《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3:“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多用於表示事理規則方面。也作“多歧亡羊”。
歧路亡羊字典分解
成語歧路亡羊的解釋 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歧路的解釋 (1).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岔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無
亡羊的解釋 (1).《莊子·駢拇》:“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穀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謂棄其本職而溺於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