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喻學貴專精。是趙普半部論語》輔助趙匡胤定天下事。趙普(922-992年)祖為幽州薊(今北京大興縣西南)人,遷鎮州(治所今河北正定),再遷河南洛陽。字則平,後周時趙匡胤幕僚,任掌書記。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曾與趙匡胤弟趙光義等策動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為開國功臣。因此,入宋後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建隆元年(960年)向趙匡胤獻策並自請從征,平定李筠之亂,以功遷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同年,又請速平李重進之亂。建隆三年(962年)任樞密使、檢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趙匡胤視如左右手,事無大小,皆與之商定。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針政策他都曾參預謀劃,如為了集中行政權和財權,建議宋太祖罷宿衛和節鎮兵權;委任文官知州事;在各路設定轉運使;州置通判,與知州互相牽制;在實現統一的戰爭中,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等。太祖晚年,其寵漸衰,出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宋太宗即位後,想再任趙普為相,有人反映說,趙普只是在青少年時代學習過官吏事務,沒有學問,唯讀過《論語》。趙光義問趙普,他毫不隱晦說,我平生所學確實只有一部《論語》。從前,曾以一半幫助太祖定天下;現在,我要用另一半輔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時他兩次為相。晚年手不釋卷,每次下朝,就閉門讀書。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便非常果斷自如。趙普死後,家人打開他的書箱一看,果然只有《論語》二十篇。於是後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

【出典】:

宋史》卷256《趙普傳》8940頁:“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例句】: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7:“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蓋亦少陵之說也。太宗嘗以此論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普之相業,固未能無愧於《論語》。而其言,則天下之至言也。” 元·高文秀撰《好酒趙元遇上皇雜劇》(載《元曲選外編》)第一冊:“某姓趙,名光普,字則平,輔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師韓國公之職,乃開國功臣也。……每次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平天下。”

多看看:半部【歷史典故】

借指儒家經典。清蒲松齡《擬上以萬世師表四字頒行天下黌宮群臣謝表》: “雖則當代聖人,赤遂三年用我; 迨至太平宰相,猶以半部匡君。”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