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架屋
《世說新語.文學》:“庾仲初(東晉庾闡字)作《揚州賦》成,……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東晉庾闡作《揚都賦》成,呈給他的親族當時的執政大臣庾亮。庾亮看後說可與張衡的《兩京賦》,左思的《三都賦》媲美。經這一推崇,京都人人競寫,紙價上漲。謝安認為,文學貴在創新,《揚都賦》不過是模仿之作,故譏之為“屋下架屋”。後以“屋下架屋”常比喻事物的模仿或重複。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音xiào,效法),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主謂 比喻重複別人的所作所為而無所創新。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庾仲初作《揚州賦》成……人人竟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貶義。描寫重複他人所為無新意。→依樣葫蘆 如法炮製照貓畫虎 生搬硬套 ↔獨樹一幟 別開生面 別闢蹊徑。也作“屋下蓋屋”。
屋下架屋字典分解
成語屋下架屋的解釋 比喻機構或文章結構重疊。
架屋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庾仲初 作《揚都賦》,成,以呈 庾亮 。 亮 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競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