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怎么寫好看

不苟言笑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苟:苟且;隨便。指不隨便說話、發笑。 朱之瑜(1600-1682年),字楚嶼,又字魯嶼,號舜水,餘姚(今浙江餘姚市)人。明崇禎末年,幾次徵召入朝做官,皆不就。明亡,謀據舟山為抗清根據地,失敗後逃走日本、越南、暹羅(今泰國)等地,常秘密進入內地,與煌言等進行反清復明運動。事敗,再東渡日本講學二十多年,深受日本水戶源光國厚禮敦聘,稱待師尊。他的著作由日本學生源光國父子刊印為《舜水遺書》。他死後葬於日本長崎(Qí奇)瑞龍山腳下,日本學生追加他稱號為“文恭先生”,立祠祭祀,並派人護墳墓。朱之瑜生前為人嚴正剛毅,一舉一動,必有禮貌。平時居處接待往來,不隨便說話、發笑,只有談到明朝國家滅亡遭難時,常常是咬牙切齒、痛哭流涕。

【出典】:

《清史稿》卷500《遺逸傳一·朱之瑜傳》13838頁:“之瑜嚴毅剛直,動必以禮。平居不苟言笑,唯言及國難,常切齒流涕。”

【例句】:

清·汪琬《緩齋記》:“吾友吏部郎王子子底,為人恬靜少欲,不苟言笑。” 清·汪琬《宋既庭五十壽序》:“余多言好辯,而先生不苟笑語。”


偏正 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語本《禮記· 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宋·惟白《續傳燈錄》卷36:“其為人也,高古簡儉,不苟為言笑矣。”葉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他是一個滿臉嚴肅,不苟言笑的人,談話幾乎不離他的科研題目。”△用於描寫為人端莊。→老成持重 一本正經 ↔嘻皮笑臉 謔浪笑敖 油腔滑調。也作“言笑不苟”。

詞語分解

  • 不苟的解釋 不隨便;不馬虎。《周禮·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禮教敬, * 不苟。” 賈公彥 疏:“不苟且也。”《後漢書·王堂傳》:“﹝ 堂 ﹞遷 汝南 太守,搜才禮士,不苟自專。”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
  • 言笑的解釋 說笑不苟言笑不隨便說笑,形容人態度莊重詳細解釋.談笑,說說笑笑。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舉目言笑,誰與為歡?”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蕭乾 《萬里趕羊》

歷史典故推薦:扶輪

同“靈輒扶輪”。《北齊書.文襄帝紀》:“待為國士者乃立漆身之節,饋以一餐者便致扶輪之效,況其重於此乎?”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不苟言笑歷史

相關歷史

不苟言笑_不苟言笑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