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唇亡齒寒

唇亡齒寒

比喻利害關係密切,休戚與共。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曾借道於虞以伐虢,虞大夫宮之奇諫之不聽,致使虢失下陽之地。三年後,晉獻公再次借道伐虢。宮之奇知道後,又向虞君進諫。他說,虢國是我國的領邦和屏障,虢如被滅,虞國也要跟著滅亡。俗話說,“唇亡齒寒”,正是指的我國和虢國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虞君沒有採納宮之奇的建議,當年冬,晉國在滅虢之後的還師途中,又順便滅掉了虞國,應驗了宮之奇的預言。

【出典】: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例句】:

戰國策·韓二》:“唇揭者其齒寒。” 唐·盧照鄰《五悲·悲窮通》:“毛落須禿,無叔子之明眉;唇亡齒寒,有張儀之羞舌。”


並列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語出《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朱蘇進、胡建新《康熙帝國》:“鰲拜:遏公啊,你要明白,我一旦倒台了,下一個就是你。~哪!”△描寫關係密切。→唇齒相依 巢毀卵破 息息相關↔相忘江湖。 也作“唇竭齒寒”。

唇亡齒寒字典分解

成語唇亡齒寒的解釋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齒寒的解釋 (1).牙齒外露而寒。比喻有外憂。《穀梁傳·僖公二年》:“語曰:脣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舊唐書·田弘正傳》:“自 弘正 歸國, 幽 、 恆 、 鄆 、 蔡

多學一學:唇槍舌劍【歷史典故】

唇如槍,舌似劍。形容爭辯激烈,言辭犀利。元.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見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寬安。”明.王玉峰《焚香記.羨德》:“姻事空言,慢使唇槍舌劍。”陳毅《滿江紅.送周總理赴日內瓦》詞:“換唇槍舌劍,議傾壇席。”亦作“舌劍唇槍”。元.武漢臣《玉壺春》二折:“顯吹彈歌舞,論角徵宮商,使心猿意馬,逞舌劍唇槍。”《封神演義》五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

唇亡齒寒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