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舉鼎絕臏

舉鼎絕臏

漢.司馬遷《史記.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秦武王自恃有力,同力士孟說比賽舉鼎,結果折斷了膝蓋骨。後因以“舉鼎絕臏”用為力小不勝重任的典故。

梁啓超《論教育當定宗旨》:“然以一政府抗世界之大逆流,恐不免舉鼎絕臏之慘。”


連動 舉起重鼎而折斷了膝蓋骨。比喻力量小不能承受重任。語出《史記·秦本紀》:“(秦)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林紓《桐城古文說》:“若譚友復者,則千力萬氣,無所不學,而往往~。”△貶義。一般用作表示能力微小,難當重任。也作“舉鼎絕脰”。

舉鼎絕臏字典分解

成語舉鼎絕臏的解釋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順便了解:舉一反三【歷史典故】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舉一反三”謂觸類旁通。《北堂書鈔》卷九八引《蔡邕別傳》:“邕與李則遊學鄙土,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連動 據已知事理就可類推其他同類事理。比喻善於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廖輝英《愛情良民》:“我倒覺得老不老實其次,機靈和~比較重要。”△多用於寫人學識精妙,推知事理能夠由此及彼

舉鼎絕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