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舉一反三”謂觸類旁通。《北堂書鈔》卷九八引《蔡邕別傳》:“邕與李則遊學鄙土,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連動 據已知事理就可類推其他同類事理。比喻善於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廖輝英《愛情良民》:“我倒覺得老不老實其次,機靈和~比較重要。”△多用於寫人學識精妙,推知事理能夠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教一識百 問一答十 告往知來 一葉知秋 觸類旁通 ↔一竅不通 寸指測淵 食古不化 死記硬背。也作“舉隅反三”。

舉一反三字典分解

成語舉一反三的解釋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也學習下:舉十六相【歷史典故】

《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謂之‘八元’……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同恭)、子孝,內平外成……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帝舜能使用高陽氏才子八人、高辛氏才子八人,總計十六人,歷史上稱為十六相,讚美明主善於擇臣的故實。

舉一反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