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蹈海

魯連蹈海怎么寫好看

魯連蹈海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策.趙策三》載,魯仲連反對尊帝為帝,向辛衍指出:“彼則肆然而為帝,過(進一步,或解為失)而遂正(同政,此指為政、施政)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

《史記.魯仲連列傳》:“魯仲連曰:‘世以鮑為無從頌(從頌,從容)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則為一身(眾人不知鮑焦恥居濁世,則認為他為個人一身而死)。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尚首功,崇尚 * 獻首之功)之國也,權(權詐)使其土,虜(奴役)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戰國時,齊人魯仲連俠肝義膽,品格極高。國派辛垣衍出使趙國,要說服趙王尊奉秦昭王稱帝。魯仲連面見辛垣衍,竭力說服他不要這樣做,並堅決表示,如強秦一旦稱帝,自己將投東海自盡,誓與秦王不共戴天。

後用為詠高尚之人堅節義之典。

後漢書.逸民傳序》:“蹈海之節千乘莫移其情。”唐.李頎《行路難》:“魯連所以蹈東海,古往今來稱達人。”


主謂 魯連,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人,因不畏權貴、不肯做官而聞名於時。蹈,跳。魯仲連跳東海。史載,戰國時齊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畫,曾揚言,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死。後因以“魯連蹈海”形容寧死也不改變自己的主。明·許時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傑,李耳出關。”△含褒義。描寫不在權貴面前改變自己主張。

詞語分解

  • 魯連的解釋 指 魯仲連 。 戰國 時 齊國 人。有計謀,但不肯做官。常週遊各國,排難解紛。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 魯連 以利害進說 趙 魏 大臣,勸阻尊 秦 為帝,曾說:“彼 秦昭王 即肆然稱帝, 連 有
  • 蹈海的解釋 為了 * 投海蹈海自盡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大江歌罷掉頭東》詳細解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彼 秦 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

歷史典故推薦:靈鮫

源見“鮫人泣珠”。指鮫人。唐 康翊仁《鮫人潛織》詩:“珠館馮夷室,靈鮫信所潛。”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魯連蹈海歷史

相關歷史

魯連蹈海_魯連蹈海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