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環召還

賜環召還怎么寫好看

賜環召還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荀子.大略》:“絕人以玦,反絕以環。”楊倞註:“玦如環而缺,肉好若一謂之環。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絕,皆所以見意也。”

“環”與“還”諧音,“玦”與“絕”諧音,帝王常用環與玦表示對罪臣的召還或永不召還。後遂以“賜環”為被放逐之臣赦罪召還的典故。

唐.說《出湖寄趙冬曦》詩之二:“湘浦未賜環,荊門猶主諾。”

詞語分解

  • 賜環的解釋 亦作“ 賜圜 ”。舊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謂“賜環”。語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 唐 張說 《出
  • 還的解釋 還 (還) á 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還鄉。還俗。衣錦還鄉。返老還童。 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還手。還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償付:歸還。償還。還本。原物奉還。 古同“環”,環繞。 姓。 借 還 (

歷史典故推薦:綏山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葛由》:“葛由者,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得復還,皆得仙道。綏山多桃,故里諺曰:‘得綏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賜環召還歷史

相關歷史

賜環召還_賜環召還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