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的歷史背景 巨鹿之戰中項羽為什麼會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一副對聯,講的就是項羽巨鹿之戰的決心和勾踐臥薪嘗膽的毅力。那么巨鹿之戰到底指的是哪一場戰役呢?巨鹿之戰發生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呢?項羽是怎么打贏這場仗的?

巨鹿之戰發生的歷史背景是在秦朝末期,那時候還是秦二世胡亥在統治著整個國家,秦始皇嬴政死去也才剛兩年時間而已。二世在繼位之初就假詔殺了自己的大哥扶蘇,扶蘇又是當時最有希望繼位的儲君。秦朝的百姓們在接連經歷了秦始皇和二世的兩任暴政後,終於陳勝和吳廣他們在大澤鄉起義了。

陳勝吳廣本來是受召徵兵去戍守漁陽的,可是由於路上下了暴雨,一行人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到達漁陽,兩人於是決定密謀造反。陳勝吳廣說:“伐無道,誅暴秦”,又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有“天下人已經苦於秦朝統治很久了,老百姓對秦王朝的苛捐賦稅、募役刑罰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我聽說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本不應繼位,該繼位的是長子扶蘇。扶蘇賢能,卻被二世無故殺害了。還有一位名人叫項燕,曾是楚國名將,戰功卓著,又愛護士兵,很受人愛戴。現在老百姓並不知這兩個人是生是死,我們何不以他們的名義號召天下人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呢?”

巨鹿之戰的歷史背景於是浩浩蕩蕩的大澤鄉農民起義就這樣爆發了,這是第一支反抗暴秦的隊伍,但絕不是最後一支。可能是因為他們打著公子扶蘇以及楚將項燕的名號,也可能是秦朝百姓本就對秦朝的暴政感到不滿,總之起義軍隊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加入了很多新的成員,大家齊具一心,目的都是要推翻二世的統治。

起義軍一路上向鹹陽進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士氣大振。陳勝還在大家的擁立下建立了政權,自己當上了王。建立政權之後的義軍開始不斷出現內部鬥爭,權力的分化也越來越嚴重,後來義軍分離,重要將領吳廣也被手下殺害。

二世上位以來,政事一直交由趙高打理,可是直到義軍快要打到鹹陽門口了,他才知曉此事。不由得就對趙高產生了戒備的心理,而趙高多年教導於他,這種信任可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趙高蠱惑二世殺了許多朝中棟樑,許多無辜大臣也慘遭殺害。蒙恬、蒙毅、李斯、李由可以說都是趙高害死的。秦朝的大將已經被二世折損得差不多了。此時秦朝的最後一員大將章邯提出自己願意帶兵出戰,但是希望二世給他兵,從最近的郡縣調軍隊過來已經來不及了,請求二世釋放驪山囚徒對抗義軍。二世此時已是慌了陣腳,章邯願意出兵他當然十萬個願意,不管章邯提什麼要求估計他都會同意的。就這樣,章邯率領大軍擊退了義軍,給予了義軍重創。後來個郡縣的秦軍趕到代替了這批囚徒,章邯就帶領這批正式的秦軍開始在各地抵禦義軍的進攻,守護秦朝的土地。

章邯自己也清楚,二世統治殘暴,就算自己打贏了這場仗,以後也還是會有無數的仗要打。更何況朝中還有一個搬弄是非的趙高,若是自己得了軍功,趙高也一定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在和項羽大軍對峙的過程中,章邯的隊伍屢屢退卻。秦二世就派了人來責問章邯,為何不出兵消滅了楚軍。章邯才突然想到,朝中還有兩尊大佛得罪不起,他派司馬欣回去請示,但是趙高從中隱瞞,因而讓司馬欣足足等了三天。司馬欣事覺有異,馬上動身離開,果然趙高就派人在後面追他。回到營中,他就對章邯提出要考慮回去之後的事,因為趙高已經開始在對付他們了。章邯秘密派人去和項羽簽署和約,第一次的時候遭到拒絕,第二次項羽才接受。

當時楚國也有給章邯寫信勸說,也是分析的秦朝如今的局勢以及章邯的個人命運,巨鹿之戰中,項羽能勝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章邯根本無心迎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