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格格清緬戰爭有怎樣的影響

還珠格格清緬戰爭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第三部中有一個情節演繹了清軍和東南亞國家緬甸之間的戰爭故事,不熟悉歷史的人會問,《還珠格格》清緬戰爭是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乾隆三十年,中國清軍和緬甸的貢榜王朝之間進行了一場戰爭,史稱清緬戰爭。這場戰爭對中國歷史、領土和邊境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還珠格格清緬戰爭有怎樣的影響

《還珠格格》五阿哥劇照

在《還珠格格》中,清緬戰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緬軍騎著大象與清軍作戰,清軍在他們的攻擊下毫無防備能力,有很多士兵都被活活踩死,而底下的士兵只能用弓箭、大刀一類的武器去攻擊騎在大象上的緬甸士兵,卻不能用刺倒大象的方法來進行反擊。在歷史中緬甸是否有用過這種方法無從考證,但當時清軍確實在清緬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緬甸軍方在當時已經配備了火槍,而清軍卻還是以冷兵器為主,善於騎射的清軍騎兵在當地複雜的地形和潮濕氣候的影響下沒有任何優勢,這也間接造成了清軍在戰場上的接連失敗。

其實在《還珠格格》清緬戰爭是被美化了的,電視劇中由五阿哥帶領的軍隊為了國家的邊境與緬軍展開了激烈的戰爭,而在歷史中,清軍始終沒有把緬甸放在眼裡,剛愎自用的他們一直認為緬甸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國家,兵力、國力根本沒法跟強大的清王朝相比,這種傲慢的態度使得他們一直輕敵,在戰場上頻頻受挫,使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損失慘重。

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平定了新疆的內亂以後,對於緬甸對清朝邊境的侵犯開始持一種強硬態度。特別在1762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當緬甸再次向內地土司徵收貢賦時,土司們並不認同,緬甸方以此為契機,開始派兵侵犯清朝邊境,這也就讓清緬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其也成為了這一戰爭的導火索。


這場戰爭,涉及的人物很多,只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時常會看到有福爾康這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當清緬戰爭開始時,是五阿哥與福爾康率兵出戰,讓觀眾以為在這場戰爭中,真的有這么一個人物的存在,那在現實生活中,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

對於福爾康這個人物,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他是一個虛構人物,他只是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一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說其與五阿哥一起率兵出戰緬甸,只不過那是劇情的需要,將清緬戰爭作為契機,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人物,歷史上就沒有福爾康這個人的存在。在清朝是有一位大將軍叫福康安,福爾康有許多方面與其有著相似之處,使其成為了他的原型,只不過福康安並沒有參與到清緬戰爭中來。

對於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個人嗎?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對於影視作品中的說法,大家需要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去看待。

清緬戰爭時清軍裝備

清緬戰爭發生於十八世紀末,當時的中國由乾隆皇帝執政,國力強盛,國富兵強。但在東南小國緬甸面前卻吃了不少虧,雖然乾隆派出多名大將前往戰地雲南指揮清軍作戰,但這場戰爭還是持續了七年之久,清軍損失了高達一萬多名的兵力,成為乾隆一生的遺憾,那么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強大的清王朝打不贏“南蠻小夷”呢?那么首先來看看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


這次戰爭,清軍派出了明瑞、阿桂等大將和六萬多士兵,但作戰時頻頻受挫。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主要以弓弩為主,士兵大多也是騎兵,其中滿洲八旗兵作戰勇猛、善於騎射,穿著甲冑,騎著大馬,緬甸的軍隊一聽到這個名字連軍營都不敢出。可是在地形複雜的雲南地區,騎兵的優勢被削弱了很多。緬甸方面主要採用火器,當地氣候潮濕,空氣濕度較大,對火器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以弓弩為主的清兵來說,潮濕的氣候無疑是雪上加霜,弓弩的勁力遠遠低於北方。

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還有火繩槍、紅夷炮、腰刀等,這些武器在清政府對其他地區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清緬戰爭中也是靠著武器和戰術與敵人僵持七年之久。所以,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並不是很差,戰術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兵器卻不像在北方作戰時那么好使,這也是清朝不能完全取勝緬甸的原因之一。


清緬戰爭起因

清緬戰爭起因最早是因為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等邊境地區進行頻頻挑釁,當時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準噶爾,並沒有將他們的挑釁放在眼裡,也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阻止他們,這使得緬甸變本加厲,在乾隆三十年的時候,他們的侵略行為空前頻繁,清軍開始反擊,清緬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緬甸的貢榜王朝建立後軍事力量強大,在迅速征服中緬邊境的一些小土司後,他們開始向中國境內的土司進行軍事威脅,讓他們向貢榜王朝交出貢賦糧錢,迫於自身安全,這些土司不得不聽之任之。這是清緬戰爭起因之一。有些不願屈服的土司派出人馬給當地官府報告此事,朝廷聽說後卻採取綏靖政策,以忙於平定準噶爾、沒有空閒時間顧及南方為由拒絕了土司們的請求。直到乾隆完成了平定新疆之後才開始對緬甸的行為進行反擊,中緬的關係越來越向著無法挽回的緊張局勢進展。

乾隆二十七年的時候,緬甸的貢榜王朝再次向中國境內的土司徵收貢賦被土司拒絕,惱羞成怒的緬甸軍方直接派兵侵入雲南,這一事件成為清緬戰爭的導火索,正式引起了兩國邊境問題的衝突。入侵的緬甸軍隊不僅焚燒中國土司的房屋,更是進行財物掠奪,雖然當地軍民奮起反抗,但由於清政府的不作為和緬甸的軍事壓迫,他們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緬甸。乾隆三十年,由於緬甸在暹羅戰場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就將目光轉向了中國車裡,車裡成為他們掠奪物質的總目標,這件事成為最終的清緬戰爭起因,至此,長達七年的清緬戰爭正式開始。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發生在十八世紀末,當時中國清朝與緬甸貢榜王朝之間由於領土問題和對資源的控制問題上產生分歧,矛盾越積越多,最終爆發了清緬戰爭。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由緬甸貢榜王朝首先發起,他們在1762年的時候侵入了中國雲南地區。早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貢榜王朝已經做了很多影響兩國和平的事情,他們頻頻侵犯中國清朝管轄的領土,向那些邊境的土司收取貢賦糧錢,對中國土司動用軍事力量。但由於當時乾隆在平定準噶爾上耗費了很多精力和物資,無暇顧及南方緬甸的挑釁,使得貢榜王朝越來越猖狂。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地區的騷擾集中發生在乾隆三十年,為了得到大量的糧食和人力送到與暹羅戰爭的戰場上,緬甸在中國雲南大肆掠奪財力、人力和物力,這時清王朝不再堅持綏靖政策,派兵出擊,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一觸即發。

在七年的戰爭中,乾隆先後派去多名信任的將領前去雲南指揮作戰,緬甸方面也不得不將暹羅的兵力調到中國雲南地區去參加清緬戰爭。雙方交戰激烈,都動用了超過五萬的兵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的損失也達到一萬之上,遲遲不能分出勝負。

最終雙方簽訂了契約來結束這場戰爭。雖然名義上緬甸向清政府臣服,但實際上中國清朝並沒有取得這場戰爭的完全勝利,尤其是在國力強盛的乾隆王朝時期,沒能真正平定“南荒小夷”,成為乾隆帝的一大憾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