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實際性質是什麼

武王伐紂的性質

在歷史上戰爭的勝利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來決定戰爭的失敗,武王伐紂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而且還是正義的戰爭,所以取得了勝利。

武王伐紂的實際性質是什麼

武王伐紂發生的時間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原始社會末期的戰爭是各部落之間的戰爭,純粹是為了爭奪土地。但是進入了階級社會後,戰爭就會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當時商朝是奴隸主制度的國家,周朝部落也是採用了這種統治方式,所以武王伐紂的性質是奴隸主階級之間的鬥爭,由於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奴隸的不斷反抗,需要一種新的奴隸主的統治方式,周朝部落對於奴隸的統治方式比較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所以周朝終將要取代商朝。

從本質上看武王伐紂的性質實質上就是新興奴隸主反對腐朽奴隸主的鬥爭。從戰役後的輸贏情況一目了然,但是根本的社會制度卻沒有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控制權力的轉移,從商朝到周朝權利的轉移而已,周朝對待奴隸的政策和方式也不斷的變化,周朝以新的貢納和再分配互酬體系取代了商舊有的體系,在這一方面商朝是失敗的一方,商紂王的炮格酷刑對待反抗之人,極其的殘酷,讓百姓敢怒不敢言,這樣的統治體系即使不是周武王也還會有其他的別的王來取而代之,這是順應天意,順應民意的戰爭,而且戰爭的性質非常正義,口號是討伐殘暴的商紂王,從戰爭的各個方面來說,武王伐紂都是必勝無疑的。

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

武王伐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衰周興的轉折點,是古代歷史發展不可缺少的產物。它標誌著歷史的進步和發展,對周朝以後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意義。然而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要從周武王的父親姬昌說起。


商朝末年,季歷繼位後,繼承其父遺道,推行仁義,使周部落更加強盛,各部落的諸侯紛紛前來歸順於他。商王文丁時,季歷被封為“牧師”。因位高權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終導致季歷被軟禁絕食而死,從此周與商之間就埋下仇恨的種子。季歷去世後,其子姬昌繼位。

紂王野心很大,不斷的侵略弱小部落。當紂王發動大軍攻擊有蘇部落時,有蘇部落就獻一美女妲己帝辛本來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後,對妲己言聽計從。整日都在沙丘花園中飲酒作樂,還發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漸漸的就有諸侯開始背叛他。而此時的姬昌推行仁義,士人紛紛投奔他。後有商臣對帝辛進讒說:“西伯積德行善,諸侯歸心,將不利於天子。”於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周臣獻給帝辛大批財寶與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國後積極籌備翦商計畫,廣羅人才,國力日漸強大,諸侯都說:“西伯當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時的商帝辛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威脅,但是商軍正在進攻東夷,常年的對外征戰以及殘暴統治,已使商朝民怨四起。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姬發遵循文王姬昌的遺業,韜光養晦、勵精圖治。

而紂王日益昏亂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帝辛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漸漸成熟,於是向所有的諸侯宣告說:“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討伐。”

武王伐紂的真相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關於這場戰爭無人不知,很多人都認為武王伐紂是一場“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戰爭,將周武王寫的英明神武,再加上一個神仙級別的姜子牙,而把商紂王寫的卻是如此昏庸不堪,事實真如此嗎?


武王伐紂按照歷史上來說,這場戰爭是如此的,於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武王趁著伐紂的好時機,也就是商朝大軍在討伐東夷的時候,在牧野的地方和眾諸侯宣讀了商紂王的種種罪行,於是決定替天行道率領約4.5萬的大軍準備攻打商朝。這個時候商朝的奴隸紛紛倒戈,周朝不攻自破,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勝利。

其實武王伐紂的真相併非如此,商紂王並非因昏庸無能才喪失商朝。武王伐紂如此順利其實都是一個叫做膠鬲的人物在從中作祟。膠鬲是當時最大的鹽商,可以用巨富來形容他。古代的戰爭從來都離不開經濟,商紂王在討伐東夷的時候,耗費了很多錢財,國力空虛,於是周文王舉薦了膠鬲,幫助了商紂王擺脫困境。膠鬲是周文王的人,在周文王死後,武王即位,開始了滅商計畫,而膠鬲這個人成為了周武王的臥底,和他商議滅商計畫,並答應了他事成之後,可以為官等條件。

回到商朝之後,膠鬲就開始行動,成功的將能征善戰的大臣都派到了東夷作戰,等到周武王伐紂時,當時的70萬商軍都是他帶領的,紛紛倒戈也就順理成章了。武王伐紂的真相就是這樣的,並非奴隸自己主動倒戈,而是人為的作用。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

古代歷史上對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有說是因為周武王討伐商朝時有精密的討伐策略,有說歸功於以周部落為主的強大聯盟軍,也有說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是因為武王伐紂時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統治殘暴,民心渙散;商朝的將士無心戀戰。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之聯盟軍的兵力和攻打戰略: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親自率三百乘戰車,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於2月21日,周抵達孟津,與庸、盧、 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餘人,相當於現在的六個師。聯軍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東行。進攻戰略是:趁商朝主力軍在東南之時,精銳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占領商朝的政治中心,進而瓦解商政權,讓殘餘的商人和附屬國群龍無首,然後各個擊破。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之紂王無心迎戰的大軍:聯盟軍到達朝歌后,第一批緊急軍情剛傳到,聯軍大部隊就跟了過來,朝歌守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商朝的軍隊都在東南,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強將,又沒有戰車,單靠僅有的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方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銳不可當。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然而商朝的軍士無心作戰,再加上前方周軍的強大衝擊大多都慌不擇路地往回跑,雖有後方忠心禁軍的阻攔,但也敵住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禁軍也亂了陣腳。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面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

強大的軍事聯盟,周密的作戰計畫,再加上當時的民心所向,使武王伐紂的勝利成為了必然。

武王伐紂的結果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率領以周部落為主的聯盟軍討伐整日沉於美色,不顧國家安危的商王帝辛,即著名的武王伐紂,最終周武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武王伐紂的結果可謂大快人心。

史料《尚書 牧誓》中,對這次大戰的經過曾作了簡單的描述,是迄今有關武王伐紂的最早文獻。書中敘述說,當天早晨,姬發早早就趕到商別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只見他左手拄著黃鉞,右手握著以白色旄牛尾為飾的旗,舉行誓師。誓師完畢,各部落派兵參加會盟的戰車共有四千餘輛,全都列陣於牧野。討伐開始後,由於周武王討伐商王帝辛得民心所向,雖商王派出七十萬大軍前去抵抗,但帝辛的軍隊無心作戰,都盼著武王前來討伐商王,帝辛的軍隊都掉轉武器攻紂,成了姬發的內應。最終周王幾乎不傷一兵一卒,就攻下了商國的都城。

武王伐紂的結果使商王帝辛恐慌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發用黃鉞砍下帝辛的人頭,掛在大白旗上。用黑鉞砍下商王寵妾的頭,掛在小白旗上。武王勝利之後將所有諸侯重新分封。將牢中所有被商王關押的無罪之人全都釋放。命閎夭為比干之墓培土為冢。命宗祝祭享于軍中。然後撤兵回到西方。姬發巡狩,記錄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諸侯,分賜殷的宗廟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發追懷古代的聖王,因而嘉封神農的後代於焦,黃帝的後代於祝,帝堯的後代於薊,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