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綠洲”:揭撒哈拉深埋千年文明

我們所熟悉的撒哈拉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海洋,可你知道嗎?在1 2萬年前,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改變,令季候風短暫性吹到撒哈拉,形成了一段“綠色撒哈拉”時期。也就是說,撒哈拉深埋了一段千年文明。

探索“生命的綠洲”:揭撒哈拉深埋千年文明

1、格萊沃爾節

這是一個從南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廣袤而乾旱的薩赫勒地區的世界。他們作為遊牧民族生養於斯,不斷地為牛群尋找水源與草原。每年成百的沃達貝人都會聚集一次。

期間,他們舉行七天的格萊沃爾節(Gerewol),以慶祝給貧瘠的西非平原帶來短暫綠色和肥沃的雨季的結束。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1/3,差不多與我國國土面積相當。

這片壯闊孤傲的大漠和古老的非洲大陸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綻放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在此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從而遏制了納粹德國的攻勢;台灣已故著名女作家三毛也曾以此為背景,演繹出令人盪氣迴腸的《撒哈拉的故事》。

2、似鱷龍

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來諾博士在尼日北部Agadez地區發現似鱷龍(Suchomimus),其體長接近12米,體重超過4噸,是巨大的肉食恐龍,屬於棘龍科重爪龍亞科。似鱷龍的帆狀物在臀部最高,但是也只有60厘米左右。

3、母子相擁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來諾和他的同事們在非洲國家尼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中尋找恐龍化石時,在素有“沙漠中的沙漠”稱號的泰內雷沙漠中,發現了3具5000多年前的人類骨骼。一位體形嬌小的女性和兩個孩子躺在一張“花床”上。

兩個孩子的胳膊伸向這位女性,三人試圖擁抱在一起。發現骨骼的地方被稱為格伯托(Gobero)遺址。早在2005年和2006年,科學家們已經在這裡發現了200多個人類墓穴。還包括一些動物、大型魚類和鱷魚的骨骼。這些動物顯然不屬於沙漠,它們的存在意味著當地曾經是一個湖泊。

而此次三具骨骼下的用花草做成的床再次顯示,當年這一帶曾水草豐茂。保羅說:“我們來到了一個綠色的撒哈拉。”當時人們居住在這裡的時候,它可能還是一個湖。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不同尋常的墓地提供了曾經生活在這裡的兩個文明的線索,他們5000多年前生活在這裡的時候,當時的撒哈拉沙漠還是潮濕的,並且處處顯得綠意盎然。這從那三具人類骨骼躺在花做成的床上就可以看出。

4、格伯托(Gobero)遺址

這個名為“格伯托(Gobero)”的遺蹟完全是撒哈拉的偏遠地帶,如此偏遠甚至駱駝都沒有到達過。這裡發現有異常完整的人類遺骸、以及魚類與鱷魚骨,年代可追溯到約一萬年前,當時這個世界最大的沙漠還是一片沼澤地。很難想像這裡過去曾是一片綠洲。

5、特納男子

科學家發現這位特納男子的頭埋在一個罐里,被形象地稱為“罐腦袋”。外一名男性的頭則被放在一個海龜殼中埋葬。陪伴他的還有鱷魚距骨和野豬牙。

通過研究人類骨骼,科學家在這裡發現兩個不同的人種,存在的時間相差了千年。第一種人被稱為基弗人,他們以獵殺野生動物和捕魚聞名。考古學家推測,他們是10000年到8000年前,撒哈拉最濕潤的時候定居在這裡的。基弗人非常高大,有的能長到1.8米。

第二種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到4500年前,被稱為特納人,他們的身材比基弗人矮小,可能靠打獵、捕魚及養牲畜為生。腿骨顯示基弗人男子有發達的腿部肌肉,這暗示他們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他們的墓葬中包括很多珠寶和飾品。比如,一個女孩的手臂上戴著用河馬獠牙雕刻的手鐲。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考古學家克麗絲·斯托賈威奇說,很難想像兩個生物學上差異極大的人種,相隔千年卻偏巧生存在同一區域,死後還能夠埋在同一個地方。兩種文化間隔的1000年可能是一段乾旱時期,湖泊消失,生存困難,人們只得轉向別處求生。

6、遙遠哭喊

在尼日撒哈拉沙漠的格伯托(Gobero)遺址發現一位6000年歷史的特納人骨架,他的中指放在其嘴裡,原因不明。撒哈拉沙漠的這一地區日平均氣溫高達49攝氏度,來自綠色撒哈拉的這一遙遠哭喊發生在4000-9000年前。

通過以上種種跡象,我們可以看出,撒哈拉之前確實是“生命的綠洲”,它埋藏了一段千年的歷史文明,希望考古學家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證據,揭開這段文明的神秘面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