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血戰揚州 史可法絕命書的內容是什麼?

\
史可法

史可法抗清的歷程持久而又艱辛,最後不得不血戰揚州,受此屈辱,留下了絕命書,史可法絕命書的內容是什麼?

史可法血戰揚州

清軍南下,並把主力部隊全部集中於江南一帶,其陣勢勢如破竹,有一舉拿下揚州城的預兆,果然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三路一同進攻,從陝西出發,向東直取洛陽,直逼揚州。

在這萬分焦急的情況下,史可法卻驚慌失措,沒有展現出一名大將該有的基本素質,軍中將領亂作一團,對於是否駐守揚州城也產生了一系列分歧,其手下部隊見形式不利,紛紛倒戈投降清軍,這對史可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揚州城由於城牆較高,素以易守難攻著稱,這一次史可法沒有錯失機會,利用地形優勢,占據了戰場的主動權,當然這也和清軍的攻城大炮沒有運到有關,但畢竟揚州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也為史可法對抗清軍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準備,但此刻的一系列緩兵之計不能起到重要作用。

面對城牆外清軍的搖旗吶喊,試問有誰不會心生膽怯,部下多次勸史可法投降清軍,然而一代名將怎能賣國投降,這豈不是要被世人恥笑,史可法義正言辭的告誡部下,我生是揚州城的人,死是揚州城的鬼,你們要是覺得跟著我不能享盡榮華富貴,那么請你們自便。

結果當晚部下就叛逃清軍,真是一派淒涼之景啊。看著城下的清軍,史可法明白自己兵力有限,雙拳終歸難敵四手,總兵刑肇基為史可法出謀劃策,如果能將淮河的水引進來,便可以藉助地勢高的有利條件,淹掉清軍的大本營。

史可法義正言辭的回絕了,用水攻會淹死城中百姓這是萬萬不可的計策啊,並命令之後再有危害百姓的計策一律不能採納。清軍大炮一到,開始猛烈的進攻,揚州城眼看就要淪陷,史可法已別無他法,想要拿刀自刎,眾人見狀,忙出面阻止。

史可法大義凜然,對清軍喊道:“我就是史可法,你們來抓我吧。”史可法被清軍俘虜,清軍將領多鐸很敬重其愛戴百姓的做法,希望他能為清朝效力,史可法破口大罵,多鐸沒有辦法下令斬殺了史可法。隨後,多鐸在揚州城內展開了為期十天的慘絕人寰的屠殺,造成了“揚州十日”的悲劇。

史可法絕命書

也許是已經感受到大明王朝已經是窮途末路,沒有任何前途了,想我一生金戈鐵馬,上陣殺敵,談不上精忠報國,卻也是個愛國志士,如今卻連為國捐軀都做不到了嗎,如今國難當頭,百姓家破人亡,清軍不除難消我心頭之恨。我唯有為國捐軀,方能報效祖國,答謝我的恩師左光斗。這揚州城是走不了了,我也不能求得苟活,就在此地做個了斷,我必將死守揚州城。

戰事當頭,清軍仍不忘將損失降到最低,攝政王多爾袞,多次寫信給史可法希望他能投降,估計那時候的多爾袞中文還不是很流利,史可法看不懂也就沒有答應。應該是投降對將領來說是莫大的侮辱,這份恥辱是史可法不能接受的,怎么辦,事到如今只有死守。

於是乎史可法奮筆疾書,留下了一篇為世人敬仰的絕命詩,詩的內容大體是致自己的妻子,說是清軍包圍了整個揚州城,雖然還沒有被攻克,但是整座揚州的士兵已經人心渙散,我已經管轄不過來了,我史可法早晚要戰死沙場,不知道夫人願不願意同我一同了斷,這樣的存在,是我大明王朝的恥辱,已經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夫人要是你猶豫的話,就和四太爺、大爺和三哥互相照應,我們的兒子隨他去好了,我寫到這裡,已經淚流滿面,無奈我們如今已是魚肉,隨人宰割。這樣一份絕命書,足以表明史可法為國捐軀的崇高意志,心中有遠大抱負,但不能實施這才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史可法選擇死並不是對百姓的不負責,相反這是在逆境中想要扼住命運的喉舌,想要力挽狂瀾的偉大壯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