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胡適的評價

名人對胡適的評價

胡適是中國有名的詩人和學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功底。他倡導文學改革,對中國白話文的發展有著傑出的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名人對胡適的評價是怎樣的吧。

名人對胡適的評價

世界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余英時曾經評價胡適說:“對於這樣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國傳統經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專業哲學家的水平去測度他。他在西方哲學和哲學史兩方面都具有基本訓練則是不可否認的。這一點訓練終於使他在中國哲學史領域中成為開一代風氣的人。”

余英時評價胡適是一個啟蒙式的人物,在哲學等方面有著傑出的成就。胡適自己相比“哲學史”,他更喜歡用“思想史”,有人說他是一個行動家,因為他總是在思想的基礎上行動。胡適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就是其最好的證明。而胡適在思想上的來源則顯得十分複雜,因為他在繼承中國傳統思想的同時,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國近代文學家梁實秋曾評價過胡適的為人。他說:“胡先生,和其他的偉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溫而厲”是最好的形容。我從未見過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他對待年輕、屬下、僕人,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時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著名學者、哲學家張中行也曾有過類似的評價,都是稱讚胡適性格溫和,平易近人。這大概與胡適良好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胡適遠赴美國留學,接受新式的教育,有著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顯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為他溫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廣泛,富有著他獨特的美麗,使他身邊的人,不自覺地被他所吸引。胡適也總是笑容滿面,從不見曾見他有失風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難的時候,胡適也總是從容而淡定的樣子,這往往會令他身邊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胡適是中國知名的學者,他在各方面都有著傑出的成就,名人對胡適的評價也有很多,余英時、梁實秋等人都對胡適讚賞有加。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少年時候要多閱讀胡適的書,老年時多閱讀魯迅的書。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


這事因為魯迅和胡適的作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風格。魯迅觀察十分尖銳,用語很刻薄,情感很悲涼,讓人有種沉重感。這樣的文字,在年老之後讀,會更有韻味,體會更加深切,可以得到不同的心得。而胡適是相對平易近人,給人一種希望,在年輕時讀這樣的文字,會有益養成健康的心理,朝氣蓬勃。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這本書是由韓石山編寫的,它於2005年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這本書一共有3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時代背景和人物背景;第二部分是論戰,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立場;第三部分將魯迅和胡適進行對比。這本書總的來說是偏向胡適的,在作者看來,胡適更加理性和溫和,而魯迅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偏激的。胡適就像文人,而魯迅更像是革命家。

魯迅和胡適同樣是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的,同樣是從小康家庭衰落從而嘗盡了世間的世態炎涼。但是在他們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魯迅以恨為出發點,而胡適以愛為起點,所以他們兩個人的風格完全不同。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個風格差異導致他們所理解的東西也有所不同。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將有關魯迅和胡適的內容寫的很深入,讓我們對他們的了解更加透徹。介紹完以後,你是不是已經理解了為什麼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了呢?

胡適紀念館

胡適紀念館位於現在現在的中國台灣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這裡也是胡適生前的居住地。這座紀念館設立於1662南12月10日,是為了紀念胡適對於文學和學術上的傑出貢獻而修建的。現在的胡適紀念館時常舉行各種和胡適相關的活動,已經成為了當地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這座紀念館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故居、陳列室和墓園。首先來看故居,這是一座位於台灣中央研究院之內的建築,一共只有一層樓房,白牆藍窗,室內仍舊保持著胡適先生在世時的擺設。然後是陳列室,這是在1964年的時候由胡適的美國朋友吏帶所出資修建的,這裡主要展出的是胡適個人的情感經歷、學術文化方面的成就、胡適和近代、胡適和雷震四個部分,以及他生前使用的一部分物品、文稿和信件等。最後是他的墓園,位於舊庄國西北側、中央研究院二段以東的舊庄中南段坡地。現在的墓園矗立著一座胡適的雕像,此外在主墓區還有一塊用大理石鐫刻而成的墓志銘,不遠處還立有他的兒子胡思杜和胡祖望的墓碑。主墓區毗鄰的地方還有其他一些學者的墓碑。

對於胡適這樣一位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來說,他高尚的精神和和藹可親的形象將永遠被我們所緬懷和銘記。因此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去中國台灣的胡適紀念館瞻仰一下他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場所,或許會對他有新的認識和了解也說不定。


胡適傳記

胡適是一位聞名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和名人。《胡適傳記》是以流暢的筆法,再現了他昔日的風貌,不但包括了他的政治主張,學術建樹,思想傾向等,還包括他的生活情趣、思維方式等一系列,特別是在晚年他在台灣的生活更是躍然紙上。在這部書中發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材料,也糾正了出版物有關胡適的相關錯誤信息。

《捨我其誰:胡適》

其中胡適傳記最權威的便是由江勇振所寫的《捨我其誰:胡適》。這部書以傳記的形式,追蹤了胡適從國小到大學的全部求學過程,內容詳細、豐富,就如再現了“中國思想界第一人”是如何成長的。江勇振並不是被胡適牽著鼻子走,他用詳實的資料和嚴謹的考證來證明,澄清了以往關於胡適很多的重大誤會。作者也通過對比不同的版本,闡述膾炙人口的故事背後的真相,重新塑造了胡適在上海時期的思想狀態,挖掘出了被胡適想要毀滅的狹義而又狂熱的民族思想。

江勇振的這本胡適傳記,雖然還沒有全部出版,但僅僅是第一部就已經達到了非同凡響的地步,這被稱為“學界公認最權威的胡適傳記”。江勇振說:“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夠栩栩如生的展現胡適的學術、思想、生活和他的事業,通過這部傳記來重新塑造胡適所處的時代風貌。”而這位從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的江勇振做到了他所說的。

我的朋友胡適之

說起胡適這個名字,相信對中國近現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曾聽說過這個名字。胡適作為白話文的大力倡導者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對於促進當時中國封建思想的解放和加速現代化進程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或許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是,胡適這樣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確是一個十分親切和藹又風趣幽默的人,他一生結交了許許多多的朋友,這些朋友既有跟他一樣的知識分子,也有默默無名的平民百姓。他的朋友多到了什麼地步?在胡適生前有一句流行語叫“我的朋友胡適之”,可見他交友之廣泛。

下面講一個胡適和一個賣芝麻餅的小販袁瓞的故事。在1959年胡適擔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時,有一次收到了一封來自陌生人的信件,這封信就是這個叫袁瓞的小販寄來的。關於這個小販,在《胡適之先生紀念集》這本書中有一篇叫做《博士和芝麻小販》的文章,講到了這個袁瓞雖然只是一個賣芝麻餅的小販,但是這個人卻喜歡研究世界各國的政治問題,而且一遇到自己無法理解的難題,便會向當時的大學者胡適請教。胡適在第一次給他的回信中說道:我很感謝你在辛苦做餅之餘寫了這封兩千餘字的信給我,以後我可以向周圍的人說有一個每天辛苦做餅的人還肯在工作之餘關心國家大事,這已經使我非常高興和驕傲了。

這個小販收到回信之後,十分感激,以後便常常和胡適有書信上的往來。胡適還曾邀請他來到自己的南港寓所來見面交談。他們從人生哲理談到國家政事,幾乎是無所不談。

“我的朋友胡適之”這句流行語,體現的是胡適作為一個大學者平等待人的高貴品格,讓人不禁心生欽佩之情。

胡適 少談些主義

胡適是中國知名的學者,他曾提出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觀點,在思想和治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少談些主義”同樣也是胡適提出來的觀點。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胡適指出:細心考察社會的實情,是輿論學家的第一要職,而所有的學理和“主義”都是他們考察的工具罷了。胡適從中指出眾人必須吸取的三大教訓,要少談些主義。

其一:空談主義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其二:空談外來的某某主義,對任何人都沒有任何用處。這只是有心人對於特定情況的救濟方法而已。眾人不去實踐和研究實際需要,只是在一邊空談,就好比一生只會背誦藥方而不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斷藥一樣。

其三:這種只會在口上說說的“主義”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從而給自身招來禍患。

因此,胡適指出,所有的“主義”都是有心人觀察社會現實,利用人們對社會的不滿而掀起的一種主張。而為了使這種主張能夠更廣泛,更便捷地傳播,才給這種主張冠上“某某主張”的名頭。

胡適認為這樣憑空高談主義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他提出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觀點。也就是希望人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之上,而不只是談論主義的奧妙。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卻沒有任何幫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