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家古龍病逝
1958年9月21日1985年9月21日,台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古龍,因患肝硬化,食道靜脈出血,在台北去世。終年49歲。
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6年,古龍從小身世飄零,性格孤獨沉鬱。他14歲時,從香港到台灣讀書,18時,因父母離異,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就讀於台灣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他曾在台北美軍顧問團任過職,後開始寫武俠小說。
古龍曾在《大旗英雄傳》序言中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我寫的是《蒼穹神劍》《劍毒梅香》《孤星傳》《湘妃劍》《飄香劍雨》《失魂引》《遊俠錄》《劍客行》《月異星邪》《殘多缺玉》等。
“中期寫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即《鐵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劍》)《浣花洗劍錄》(即《江海英雄》)還有最早一兩篇寫楚留香這個人的《鐵血傳奇》。
“然後,我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再寫《楚留香》,寫《陸小鳳》,寫《流星.蝴碟.劍》,寫《七種武器》,寫《歡樂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階段的創作是古龍初入江湖的“闖蕩”時期,此時的作品從結構、情節、人物乃至語言都沒有擺脫傳統武俠小說的束縛,但從小說的情節布局來看,已可以看出古龍具有巨大的潛在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並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
從寫《武林外史》開始,古龍進入了武俠小說創作的探索階段。這一時期他力圖打破傳統,有所創新,從《武林外史》到《鐵血大旗》,再到《絕代雙驕》,可以看出古龍不斷探索的艱難“足跡”。
古龍後期的作品面貌一新,小說的意境深沉、幽遠,富有詩意和哲理,小說語言灑脫不俗,人物塑造很有深度,小說的情節更是“奇”、“險”兼備,鬼神莫測,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原因是古龍初涉“江湖”時,乃為生活困境所逼,寫小說是為了賺錢,學學別人自然方便。到了後期,困境擺脫,責任感加強,對創作武俠小說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加上屢屢試筆,多年曆練,、技巧也漸趨成熟,終於走出了古龍自己的路,亮出了古龍獨特的“武功”〈從此,“江湖”上多了一位“怪俠”。
古龍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一般多以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敦、史坦貝克小說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啟迪。(古龍自己也說過“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故能日新又新,後來居上,且別開武俠小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