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1912年2月14日

1912年2月14日,孫中山到臨時參議院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一職。孫中山自1912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以來,致力於繼續推進革命。然而,阻力重重。一是帝國主義國家壓迫臨時政府對袁世凱妥協,他們拒絕承認臨時政府,宣稱“袁世凱擁有列強信任”。二是袁世凱誘脅兼施,在清廷和臨時政府之間居中漁利,隱居於操縱整個局勢的地位。三是臨時政府內部的立憲派和舊官僚,與袁世凱相呼應,從內部破壞革命。四是革命黨人內部存在種種問題,或以為革命已經成功,鬥志鬆弛,主要妥協;或爭權奪利,造成組織渙散;或對帝國主義列強乃至對袁世凱抱有幻想

。堅持進行革命的孫中山等人反而處於少數地位,他們當時又尚未認識到必須喚起民眾,因而軟弱無力。結果,南京臨時政府以清帝退位,實行共和為條件,同意推袁世凱為總統。1月22日,孫中山提出辭職五項條件,經各省代表會議通過。2月4日,孫中山對《字林西報》記者發表講話:俟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即辭臨時總統職。12日,清帝下詔退位。13日,袁世凱通電全國,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堅持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堅持以奠都南京、新總統到南京就職並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辭職條件,是為了約束袁世凱,為了保衛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