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出生

1903年1月10日

“師法自然”, 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簡潔和率直的風格是中外藝術家們共同的品質。出生在英國約克郡威克菲爾德的抽象雕塑藝術大師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 1903-1975) 創作的頗具力度的雕塑作品充分表現了她與周圍環境的密切關係,我們從那些線條簡潔的抽象造型和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康沃爾地區的風景和海岸留下的印跡,正是約克郡西萊丁詩一般的景致賦予她一生創作的靈感,給她的雕塑藝術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03年,芭芭拉·赫普沃斯出生在英國的約克郡,幼年時,父母就鼓勵她發展自己的藝術天份,並儘可能地為她提供受教育的機會。1920年,17歲的赫普沃斯考入里茲藝術學校,也就是在這個學校學習期間開始對雕塑藝術產生興趣,第二年,她考入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雕塑藝術學校,開始學習雕塑藝術。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期間,她結識了同在學院學習、日後成為英國雕塑藝術大師的享利·摩爾,並成為朋友,從那個時期起,他們的友誼給他們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24年,赫普沃斯從藝術學院畢業時獲得獎學金,使得她有機會赴義大利的西耶拿、羅馬和佛羅倫斯學習義大利的繪畫和雕塑藝術。在義大利學習期間,她嘗試著採用不用草稿而直接進行雕刻作品的技法進行創作,這種技法的自由性給她日後進行形成自己的雕塑風格樹立了信心。1931年,就在她與雕塑家約翰·斯基平離婚的那一年認識了雕塑家本·尼克爾森,第二年,尼科爾森成為她的第二任丈夫。婚後,他們前往法國的巴黎,拜會了畢卡索、布拉克、蒙德里安、阿爾普、布拉庫西等藝術家。在巴黎生活和創作期間,她漸漸地喜歡上抽象和幾何雕塑作品,1933年離開巴黎前,她和丈夫尼科爾森加入了法國抽象藝術創作協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芭芭拉·赫普沃斯離開倫敦,定居於康沃爾郡的聖艾夫斯,從那時起,再也沒有離開過她在這裡的工作室,直到1975年告別這個世界。

芭芭拉·赫普沃斯是一位享有國際聲望的藝術家,被國際雕塑界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她的作品包括石雕、大理石雕像、木雕,以及青銅作品和大型戶外雕塑作品。她與享利·摩爾和本·尼克爾森同為英國雕塑界領袖式人物,對20世紀30年代歐洲抽象雕塑藝術的發展發揮過革命性的影響。芭芭拉的初期作品帶有某種類似於自然主義的風格,在造型語言上與摩爾的《鴿子》有著共同之處,但也就從這個時期起,她開始在作品表現形式上追求一種簡潔明快的風格,及至30年代初,其作品已完全抽象。她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是木雕和石雕作品,因為這些作品“表現出與自然的某種親和力”。 而這種影響也隨著她的遷居帶到了聖艾夫斯。早在30年代初期,赫普沃斯的雕塑作品就已經開始嘗試運用抽象雕塑語言,1931年,她的《有孔的造型》就引起了雕塑界的關注。正如雕塑藝術評論家艾倫·沃爾金森所指出的那樣,芭芭拉·赫普沃斯構築的這個抽象空間成為她的和摩爾日後藝術創作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藝術特徵,這件作品由此成為她藝術風格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30年代中期,尼科爾森、摩爾和她與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往來進一步促進了其抽象雕塑藝術的發展。可以說,20世紀30年代是赫普沃斯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為了能夠滿足博物館、美術館和收藏界對她作品的收藏需求,她從1956年開始採用青銅材料,這極大地提高了她製作作品的數量,但赫普沃斯不喜歡用泥來製作模具,而是常常用石膏直接燒鑄青銅作品,這也是她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讀書時學會的。她在1966年寫給本·尼科爾森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真地知道喜歡青銅了,我發現它特別溫和,我可以在它上面銼、刻和鑿,在我看來,每一件青銅作品都是一個‘人’,恰如大理石雕像。”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她常常是從鑄造廠回來就開始給青銅雕塑作品拋光。同她那些有紋理的青銅作品相比,這些拋光作品有著光潔的表面和耀眼的光澤。

1958年,赫普沃斯開始用青銅澆鑄她早期的木雕和石雕作品,一方面是為了更她地保存這些脆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各方面對其作品的需求,現收藏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中的《梯形排列的盤》就是一個特別的例證,它的原作是創作於1935年的一件木雕作品,翌年用石膏和鋁複製。1959年,赫普沃斯又用青銅翻制了一件實心作品,1964年再用青銅製作了一件空心作品。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這件作品經過一段複雜的多次複製過程。同樣,1972年的《有兩種造型的橢圓》也是按照1971年創作的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複製的拋光青銅作品,目前收藏於英國泰特美術館。雕塑藝術大師布朗庫西也常常把自己的雕刻作品翻鑄為拋光青銅作品,在他看來,這種材料自身就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1933年,赫普沃斯曾造訪過布拉庫西在巴黎的工作室,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正是布朗庫西的這種觀念深深地影響了她的創作活動。

在赫普沃斯60年代和70年代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她回溯30年代抽象藝術的印跡,30年抽象藝術中的造型簡潔性再一次出現在諸如《三個半球》這樣的幾何造型作品中,赫普沃斯還重新演繹了30年代一些藝術作品的主題。此外,她的一些小型拋光青銅雕塑具有建築般的恢宏氣度,給人以一種戶外大型雕塑作品的感覺。如在《三種形式》和《方形》等作品中,平直的面與圓形的結合不由得令人想起她在60年代創作的紀念碑式的青銅雕塑《有雙環的廣場》(1963年)和《四方形》(1966年)。在她生命的最後15年裡,芭芭拉·赫普沃斯創作了一系列高拋光青銅雕塑作品,從而更加豐富了她後期作品的內涵,也反映了她對色彩的運用。除拋光青銅作品外,她的一些大理石雕塑作品和石板雕刻作品也有著拋光青銅作品一樣的光澤。雖然她的拋光青銅作品常常是小型作品或是在案頭擺設的作品,但芭芭拉·赫普沃特別喜歡創作這樣的作品,“它令人著迷,如同繪畫和素描一樣。”

20世紀60年代,芭芭拉·赫普沃斯開始對太陽、月亮和大海之間的關係產生濃厚的興趣,她曾這樣描寫到,“太陽和月亮從東方升起,將燦爛的光芒照射在水面上”。從她的雕塑作品《帶弦的盤》可以看到她的這種新視點。1962年至1963年,她為紐約聯合國總部創作了標誌性雕塑,這就是安放在大廈前草坪上的青銅雕塑《單一的形態》,它通過孔洞從一個封閉的實體轉變為開放式的與環境合為一體的新形體,以充滿弧線的形體,在堅硬呆板的建築框架線條中起著柔化視覺的作用。

在20世紀雕塑藝術世界裡,芭芭拉·赫普沃斯不僅是英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也是國際現代主義雕塑界的一位最重要的人物。在數十年的藝術創作中,芭芭拉·赫普沃斯曾接受許多公共藝術項目,也被授予過許多獎項。1959年,她獲得了聖保羅雙年展大獎,1965年,她被授予英帝國女爵士勛位。1975年她去世時,歐美各國主要美術館和博物館都收藏有她的作品。最近幾年來,國際雕塑界和收藏界對她的作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些尚未收藏有她的雕塑作品的博物館、畫廊和收藏機構都在爭相收藏她的代表作品,並把她的作品視為最重要的藏品。目前,她在康沃爾郡聖艾夫斯的工作室已經成為一個由泰特畫廊擁有和管理的美術館,專門展出她的作品。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