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2年>> 12月15日

首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儀式舉行

1982年12月15日

1982年12月15日,600位文藝界人士今天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茅盾文學獎首屆授獎儀式。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六位作家,手捧紫銅的獎章,向前來祝賀的人們致意。

剛從四川農村趕來帶著一身泥土味走上領獎台的周克芹說:“我沒有感到成功的喜悅,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我自覺得肩頭的擔子更沉、身上的任務更重了。”

《東方》作者魏巍的心裡,只裝著一句話:為人民服務。

數十年致力於歷史題材創作的姚雪垠,把獎勵當作鞭策。他說,《李自成》第二卷還不是定稿,我要把它修改得更好。

獲獎,使從事業餘創作的莫應豐(《將軍吟》的作者)更堅定地踏上文學之路。他說:“我願努力,在建設具有中國氣派的新文學大廈上再添一塊磚瓦。”

在創作和生活道路上經歷坎坷的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的作者)告訴記者,在苦難中他沒有失望,是因為沒有離開黨和人民。今後,他將用自己的筆,來回答黨和人民給予的關懷、榮譽。

四十歲的古華,激動之餘又在冷靜地思考:得獎,只能說明過去,今後的路還長。“我要艱苦地深入生活、刻苦進行藝術追求,和中青年作者一道,向當代文學的奧林匹斯山攀登!”

文學前輩們關注著這次建國以來文學界最盛大的評獎活動。巴金在病榻上寫下了書面發言。

周揚的講話提出了一個重要議題:堅持“雙百”方針,推動藝術評論工作的開展。他說,討論和競賽,才能使文學藝術事業興旺、發展。而藝術形式、風格的多樣,藝術問題上的深入研究,會使作家們既心情舒暢,又有社會責任感。他還著重提出,要愛護人才,使文學創作有更大的突破。

在不顯眼的席位上,還坐著六部獲獎作品的責任編輯。他們曾為小說的出版付出了“十分辛苦”,今天卻不願分享“一分光榮”。

12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