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開國元首,前總統尼雷爾病逝
1999年10月14日
坦尚尼亞開國元首、前總統尼雷爾
1999年10月14日,坦尚尼亞開國元首、前總統尼雷爾因病情惡化在英國倫敦逝世,終年77歲。
尼雷爾的靈柩18日運抵坦尚尼亞,在接受公眾瞻仰之後,安葬在其家鄉布蒂亞馬。坦尚尼亞現任總統姆卡帕下令全國哀悼30天。
尼雷爾出生在一個酋長家庭,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獲得文科碩士學位。回國後在英殖民統治下的坦噶尼喀教書,隨後投入政壇。1964年,尼雷爾推動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實現統一,建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尼雷爾是坦尚尼亞的國父、南方國家委員會主席,但人們更喜歡親切地稱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為“姆瓦里穆”(老師),這倒不完全因為尼雷爾年輕時當過老師,獨立後又長期兼任三蘭港大學校長,而是因為他對整個民族作出的獨特貢獻。
作為國家總統,出門坐車理所當然,但尼雷爾卻有徒步下鄉的習慣。穿上休閒服,戴上太陽帽,蹬上長筒雨靴,下鄉了解民情,一走就是幾十公里。他和農民親如一家,一起吃飯,晚上同睡在一張牛皮上。他沒有像其他非洲國家領導人那樣的高薪,沒有國外存款,1981年獲得“第三世界基金獎”10萬美元,也全部獻出來建了國家圖書館。他沒有高級別墅,住在郊外一所普通的公房裡。房子與普通村居沒什麼兩樣,擺設和窗簾舊不堪言,颳起風來沙塵飄揚。尼雷爾卸職時政府要給他在老家建一處住宅,也被他嚴詞拒絕。
尼雷爾從不迴避自己的錯誤,甚至是很大的錯誤,包括某些政策失誤。他常常為沒把國家帶出貧困而自責。但他胸襟坦蕩、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品質始終為世人所稱道,直到暮年他仍然為國事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進步而奔波。尼雷爾曾長期擔任非統組織解放委員會主席,作為前線國家的坦尚尼亞則成為南部非洲國家民族解放的堡壘。
非洲戰亂不斷,坦尚尼亞卻始終保持著少有的和平與穩定,被稱為非洲的和平之島,尼雷爾在其中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年富力強時主動讓賢是他人格魅力中最閃光的部分,不僅人民和執政黨稱他為國父,反對黨也稱他為國父,這在非洲是罕見的。尼雷爾並不欣賞什麼多黨制,當坦尚尼亞在西方壓力下實行多黨制時,尼雷爾警告說:你們願意多黨,我也就不反對了,但有一條,誰把國家搞亂了,我就領著民眾上街示威!
尼雷爾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元老之一,享有極高的國際聲望。也正因為如此,大湖地區才推舉他作為蒲隆地部族衝突國際調解人,以促進蒲隆地國內和解。但對於一位古稀老人來講,要解決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多年恩怨談何容易!尼雷爾既要苦口婆心地說服各派握手言和,又要以尼雷爾基金會的名義籌集資金。蒲隆地談判讓他心力交瘁,加速了這場疾病的提前爆發。據姆卡帕透露,去年8月醫生髮現尼雷爾患上了慢性淋巴白血球過多症,根據情況暫無需治療,但1999年7月舉行的關於蒲隆地問題的談判讓這位和善的長者頗為窩火。用他的話說談判是胡攪蠻纏,一片混亂。當晚尼雷爾便發現腰部出現帶狀皰疹,經查白細胞驟然增多,但他仍堅持參加完阿爾及利亞非洲首腦會議。隨後病情日益加重,不得不於8月30日啟程去英國就醫。
尼雷爾是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為加強中坦友誼作出了重大貢獻,一直為中國人民所敬重。他曾先後13次訪問中國,幾乎每次訪華後都要說,來中國能學到很多新東西,還不止一次地強調:事實已經證明中國是可信賴的,它的確是在為第三世界國家說話。
作為中坦兩國關係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尼雷爾把建立中坦友誼看成他政治生涯中重要的的一頁。坦尚尼亞是接受中國援建項目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尼雷爾在辭去革命黨主席職務前夕作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舉動:對他在任期間中國援建的項目統統視察了一遍。在一次民眾大會上,尼雷爾滿懷感情地回顧說:1965年我去中國訪問時談到希望中國能幫助坦尚尼亞建一個紡織廠,當即得到中方的同意。後來工廠建成後,我們建議取名為毛澤東紡織廠或周恩來紡織廠,但中國表示沒有以人命名的習慣,想來想去就叫友誼紡織廠,這個名字很貼切!我知道那時中國並不富裕,會談中不好意思再提其他項目,可劉少奇主席卻問我:除了紡織廠,就沒有別的了?這時我才提到坦贊鐵路。劉少奇主席聽了後說:如果需要,我們就乾!你們聽到了嗎?如果需要,我們就乾!這個項目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當時西方說中國是在紙上談兵,可事實上中國把它建成了!它是中國在國外最大的援助項目,這是我們的光榮!近年來在坦尚尼亞推行私有化的過程中,有人建議把友誼廠賣掉,尼雷爾聞訊大為光火,他一語雙關地說:出賣友誼就是出賣朋友,中坦友誼是不能出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