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813年>> 10月10日

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

1813年10月10日

1813年10月10日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_歷史上的今天
朱塞佩·威爾第

朱塞佩·威爾第(VerdiGiuseppe,1813—1901年),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生於義大利北部的龍科萊村莊,13歲開始學音樂。18歲考米蘭音樂院失敗後留在米蘭向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家學習。威爾第共寫了27部歌劇,憑著其傑出的才華和勤奮的寫作逐漸在歌劇樂壇奠定了無人可與之匹敵的地位。威爾第的歌劇創作活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40年代前後。這一時期是威爾第的成名期。威爾第在米蘭開始了歌劇創作活動,參與了義大利人民反抗法、奧占領的愛國運動,創作了包括愛國英雄歌劇及愛國歌曲在內的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歌劇。1839年初,威爾第夫婦移居米蘭。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貝托》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觀眾和輿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奧貝托》雖然算不上是一部傑作,但在威爾第的創作生涯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奧貝托》打開了威爾第闖進義大利歌劇界的大門。此後,他與斯卡拉歌劇院經理莫雷利簽訂了創作契約。1842年3月9日,威爾第創作的以反映義大利民族主義情緒為主題的歌劇《納布科》,在首演後大獲成功。它在客觀上煽起了義大利人的愛國熱情,主人公在異族統治下的反抗,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納布科》在幾個月里連續上演,其中的合唱《飛翔吧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是歐洲歌劇藝術中最偉大的合唱曲之一,並在威爾第逝世後的葬禮上被成千上萬的人們吟唱。《納布科》的成功,把威爾第引上了義大利歌劇之王的寶座。
  1843年2月,威爾第創作的另一部反映民族獨立主題的歌劇《倫巴底人》,在衝破奧地利占領者的重重阻力後上演。它取得了和《納布科》一樣的成功。劇中的合唱《啊,至親的上帝》,在義大利人民中廣為傳唱,成為爭取獨立自由的戰歌。1844年3月,威爾第以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歌劇《厄爾南尼》,再次贏得聲譽。這部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歌劇,被青年人競相傳唱。此後,威爾第連續創作了《福斯卡里父子》(1844)、《奧里昂姑娘》(1845)、《阿爾吉拉》(1845)、《阿蒂娜》(1846)、《麥克白》(1847)、《強盜》(1847)等水平不一的歌劇。1848年初,在巴黎革命的影響下,義大利各地也相繼爆發了革命。威爾第認為,現在義大利最需要的是“大炮的音樂”,他應該用歌劇的方式“發出愛國的炮彈”。於是,威爾第創作了《萊尼亞諾之戰》。1849年的狂歡節期間,《萊尼亞諾之戰》在羅馬上演,獲得空前的成功。1849年12月,威爾第創作完成了歌劇《露易莎·米勒》。這部歌劇中的幾首歌曲,如男高音詠嘆調《當晚上一片寂靜的時候》,是音樂會保留曲目。
  第二時期,50年代。這一時期,威爾第的創作活動進入了高峰期。他的《弄臣》、《游吟武士》、《茶花女》成為歌劇史上的偉大里程碑。1851年初,威爾第以40天的速度完成了《弄臣》的全部音樂。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為了在首演中給觀眾一個驚喜,威爾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變》的樂譜交給演員。果然,首演一再被觀眾的歡呼聲和掌聲打斷。《弄臣》和《女人善變》不脛而走,傳遍了義大利各地。1853年2月19日,威爾第又一部浪漫主義傑作《游吟武士》在羅馬首演。它所取得的成果和《弄臣》相似。在結束了《游吟武土》的創作後,威爾第立即著手《茶花女》的創作。這部作品僅花費了威爾第一個月的時間。但當《茶花女》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首演時,由於演員選擇不當,觀眾並未認可。直到一年以後重新演出時,才大獲成功,並很快風靡全歐。這三部優秀作品的問世,使威爾第在歌劇界的成就和聲望迅速超過唐尼采蒂和貝里尼,甚至連羅西尼都屈居其後。威爾第從此成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1853年10月,他來到巴黎,與巴黎大歌劇院簽訂了契約,開始構思《西西里的晚禱》。這部歌劇在1855年6月巴黎國際博覽會開幕時首演,儘管一連演了50多場,但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以後,威爾第又創作了《阿洛爾德》(1857)、《西蒙·波卡涅拉》(1857)。1859年2月18日,威爾第的又一部傑作《假面舞會》在羅馬上演,再次獲得巨大成功。
  第三時期,60年代至威爾第去世。這一時期,威爾第老驥伏櫪,創作了精品之作《阿依達》,並以驚人的精力創作了他最偉大的抒情悲劇《奧賽羅》和最偉大的喜歌劇《福斯塔夫》。威爾第在1867年為巴黎大歌劇院創作的《唐·卡洛斯》上演後反映平平。1868年6月,威爾第拜訪了他心儀已久的83歲的老作家曼佐尼。1870年,聲望卓著的威爾第當選為義大利眾議院議員,但他寧願呆在自己的莊園裡享清福,很少去羅馬參加他不感興趣的政治活動。在這前後的一段時間裡,他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此間,威爾第還創作了《梅菲斯特費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創作的《命運之力》。1871年12月,威爾第創作的以古埃及傳說為背景的歌劇《阿依達》在開羅首演。兩個月後,《阿依達》在威尼斯上演,由施托爾茨擔綱。這部卓越的歌劇,再一次掀起了對威爾第的狂熱。觀眾的情緒極其亢奮,年愈60歲的威爾第出台謝幕竟達40次。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威爾第在家中專心致志地為死者創作了一部《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際,《安魂曲》在聖馬爾科大教堂演奏,威爾第親自指揮。這部傑作是威爾第除歌劇之外惟一一部享有盛譽的作品。此後的13年中,垂暮之年的威爾第除了對《西蒙·波卡涅拉》和《唐·卡洛斯》作了修改外,沒有創作新的作品。然而,威爾第的音樂生命並沒有就此結束。古稀之年的威爾第用了幾年時間,構思創作了《奧賽羅》,為此他傾注了全部的精力。1887年2月5日,《奧賽羅》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正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首演的場面激動人心,一些國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觀眾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劇情中,歡呼聲、掌聲震耳欲聾。74歲的威爾第和主要演員的謝幕花費了15分鐘。散場後,歡騰的人群抬著大師回到住所。威爾第幾次到陽台上與人們揮手告別,直到扮演奧賽羅的演員塔馬尼奧高聲清唱了一曲《歡騰吧》之後,熱情的觀眾才陸續散去。在以後的幾年,這位高齡的老人又完成了一部傑作——《福斯塔夫》。這既是威爾第最後一部喜歌劇,也是他漫長而輝煌的創作生涯中的最後一部作品。1893年2月9日,《福斯塔夫》的首演獲得了與《奧賽羅》相同的成功。
  1901年1月27日,這位偉大的老人與世長辭。義大利舉國哀痛。儘管威爾第在遺囑中表示自己的葬禮應該是“非常簡樸的”,但人們傾城出動,情不自禁地湧上街頭,在《飛吧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的合唱聲中,送別最偉大的歌劇藝術大師。

10月10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