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8年>> 10月7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劉伯承元帥在北京逝世。

1988年10月7日

1988年10月7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劉伯承元帥在北京逝世。_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原名劉明昭。1892年 12月4日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1911年在萬縣參加回響辛亥革命的學生軍。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翌年參加四川討袁(世凱)軍。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護國戰爭、護法戰爭中,歷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16年3月率四川護國軍第4 支隊攻占豐都縣城時右眼中彈致殘。1923年在討伐吳佩孚的戰爭中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前敵指揮官,取得了馳援龍泉驛等戰鬥的勝利,曾被譽為川中名將。
  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任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委員,與楊?公、朱德等發動瀘州、順慶(今南充)起義,任起義軍四川各路總指揮(後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15軍軍長),率起義部隊與四川軍閥作戰,策應北伐戰爭。1927年起義部隊失敗後,徒步出川,繞道陝西到武漢,接受中共中央指示轉往南昌,與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1928年留學蘇聯。同年夏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軍事問題補充報告。1930年夏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國後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江局軍委書記。12月回到上海,協助周恩來處理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32年1月進入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0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因反對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在作戰指揮上的教條主義錯誤,被撤銷總參謀長職務,調任第 5軍團參謀長。長征初期參與指揮5軍團殿後,掩護中央機關通過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1934年底復任總參謀長併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指揮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智取遵義。1935年1月參加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協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指揮幹部團一部搶占皎平渡,保證全軍順利北渡金沙江。5月,任先遣隊司令,與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部為全軍開路。進入大涼山時,堅定地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與彝族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 爾後率第1師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第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堅定地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進行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在山西前線組織所部進行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亘村等戰鬥。1938年後,與政治委員鄧小平、副師長徐向前等組織指揮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之後又取得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掃蕩”的勝利,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破擊正太、平漢、白晉、同蒲等鐵路交通線。在日偽軍加緊實施“囚籠政策”、分割和封鎖抗日根據地時,積極組織正規軍、游擊隊和民兵相結合的游擊集團,實行主力地方化,並組建大量武裝工作隊,實行“敵進我進”,向敵占區的城鎮據點和交通線出擊,在被動中爭得主動,挫敗日偽軍的“蠶食”和“掃蕩”,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同時多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根據地的進犯。1943年9月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後回到晉冀魯豫根據地,領導全區軍民舉行對日大反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9月起與政治委員鄧小平組織指揮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沉重打擊了向解放區進攻的國民黨軍,粉碎了國民黨軍控制晉東南和打通平漢鐵路的企圖。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與鄧小平率主力部隊開赴冀魯豫前線,以大踏步進退的運動戰,在10個月內連續組織隴海、定陶、巨金魚和豫北等9個大規模的戰役,殲滅和鉗制大量國民黨軍,解放大片地區,有力地配合其他戰場擊破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指示,與鄧小平率12萬大軍突破黃河河防,組織指揮魯西南戰役。隨即遠離根據地,進軍大別山,深入敵腹心地區,依靠民眾,立足生根,並多次打破敵人重兵圍攻。9月起與進軍豫皖蘇的陳(毅)粟(裕)野戰軍和進軍豫西的陳(賡)謝(富治)集團密切協同,在江淮河漢之間大量殲滅敵人,經過10個多月的艱苦作戰,擴大了中原解放區,迫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地位,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1948年11月起,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與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統一指揮華東、中原部隊進行淮海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重大勝利。1949年4月,他與總前委其他領導人一起指揮渡江戰役,並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解放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的廣大地區。同年冬,指揮第二野戰軍主力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一野戰軍一部配合下進行西南戰役,執行遠距離迂迴包圍的作戰方針,拊敵側背,斷敵逃路,解放四川、雲南、貴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1950年冬,他領導組建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院長(後兼政治委員)。1954年起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1957年9月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1958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的批評。1959年後還曾負責中共中央軍委戰略研究工作。他一貫主張“治軍必先治校”。在院校工作中堅持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指導教學和學術研究,在繼承和發揚人民解放軍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外軍的先進經驗。他組織大規模的教材編寫和翻譯工作,親自撰寫、審定和翻譯了一批軍政教材。積極建設又紅又專的師資隊伍,團結教育舊軍官出身的教員。重視契約作戰的訓練,並陸續開設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等系,為後來建立各軍種、兵種指揮院校和形成比較完整的軍事院校體系奠定了基礎,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培養了德才兼備的中高級幹部。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他還是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後,由於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劉伯承在長期的戰爭環境中攻讀古今中外軍事名著,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之中。他對於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獨到的論述。其作戰謀略和指揮藝術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主要軍事論著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1982)。另有《契約戰術》(1942)、《論蘇軍合圍鉗形攻勢》(1949)等大量譯著。

10月7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