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逝世
1849年9月25日
施特勞斯
施特勞斯家族是十九世紀奧地利維也納有名的音樂世家。但我們現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勞斯父子,是指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和他的三個兒子――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約瑟夫·施特勞斯(1827-1870)和愛得華·施特勞斯(1835-1916)。這裡的“老”字和“小”字是後人加的。因為父子倆人都叫約翰。為了區別他們,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這么兩個字。
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維也納。他的祖父叫沃爾夫,是匈牙利人,原來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離維也納不算太遠。他的父親叫弗郎茨,會拉小提琴,後來他們全家遷居到維也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受父親的影響,從國小小提琴,後來從師維也納歌劇院提琴手伊格拉茨·馮·惠利。1817年以後,他在米夏愛爾·潘配領導的流行舞蹈樂隊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約瑟夫·蘭納的維也納圓舞曲樂隊里拉琴,有時擔任指揮。1825年,他和瑪麗亞·安娜·施特賴姆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子,這時,他離開樂蘭納,自己組了一個樂隊, 並為這些樂隊寫了不少樂曲。1849年 9月25日,老約翰·施特勞斯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四十五歲。
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過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績,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在他們之前,圓舞曲比較慢,一小節里的三拍時值是一樣的;而維也納圓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經常拖長一點,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從結構上講,維也納圓舞曲比一般圓舞曲複雜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而每首小圓舞曲又有兩個鏇律,它們還帶反覆,形成單二部曲式或單三部曲式。樂曲表達內容也比較深刻,因此,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之為“圓舞曲之父”。
老約翰·施特勞斯雖然寫上了上百首圓舞曲,數十首波爾卡舞曲和進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裡,影響最大、流行最廣莫過於《拉德茨基進行曲》了。這支曲子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於1848年寫成的,編為作品228號。
9月25日發生的事情:
- 二戰:德軍飛行員加蘭德在不列顛空戰中擊墜40架敵機,獲得橡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0年發生的事
- 井上喜久子,舊姓井之上,女性聲優。 1964年發生的事
- 威爾·史密斯,美國演員。 1968年發生的事
- 克里斯多福·里夫,美國影星。(2004年逝世) 1952年發生的事
- 十一屆四中全會召開 通過《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 1979年發生的事
- 蔣文文,中國水上芭蕾女子運動員。 1986年發生的事
- 美軍越過齊格菲防線。 1944年發生的事
- 金正哲,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次子。 1981年發生的事
- 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二世在約克的史丹福德橋之戰中擊敗挪威軍隊,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三世陣亡,結束了維京人對英格蘭的統治。 1066年發生的事
- 羅伯特·布列松,法國導演。(1999年逝世) 1901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