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陸軍大將田中義一逝世。
1929年9月9日
田中義一
田中義一(たなか ぎいち ,1866-1929) 日本第26任首相。山口縣人。陸軍大學畢業。
生平
到長州藩的萩,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裡曾湧現出許多推動明治維新的英雄豪傑。1863年田中義一出生於萩的菊屋橫町,其家是俸祿微薄的藩士。田中生下來個頭就很大,以至他母親懷孕時被人誤以為懷了雙胞胎。這種體格為他以後進入陸軍發展打下基礎。田中在少年時代非常淘氣,不難想像,在遍地都是明治維新英傑遺蹟的萩藩,田中也許在夢中都在追尋著他們的足跡。
[編輯本段]作為軍人的足跡
田中義一是繼山縣有朋之後又一位出身於長州蕃的著名軍人,是長州藩第二代領袖,從而倍受矚目。除田中之外還有其他幾個具有同樣背景的人,田中之所以能成為長州藩第二代領袖是有理由的。他具有作為軍人政治家超群的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視野。
1892年,田中二十九歲時從陸軍大學畢業,兩年後參加日清戰爭。戰爭中,他於1895年任第一師團參謀,為第一師團制定了動員制度。內容非常細緻,完成度很高,幾乎是原方案被採用,其它師團也都把它借去使用。為此他得到認可,第二年進入參謀本部工作。1906年,他受山縣有朋之命制定了帝國國防方針草案。
1909年田中升任軍事課長,他在任中的作為證明了他的實力。1910年11月,他一直倡導的帝國在鄉軍人會成立。該會是將已經結束現役的後備役軍人組織起來,既可削減國家軍隊維持費,同時又能把國家意志廣泛傳播到國民當中去(之後預備役也列入其中)。該會在起立之初僅以陸軍為對象,從1914年開始把海軍也加入進來,使該組織最終完善。另外,他讓強烈批判軍閥勢力擴大到政界的大隈重信擔任帝國軍人後援會會長,為此大隈不僅停止了對軍部的批判,還轉為軍部的擁護者,開始和當時的桂太郎首相、寺內正毅陸相接近。此後,擔任軍務局長的田中與寺內陸相一起在第二次西園寺內閣時提出增設兩個師團以保衛朝鮮、滿洲等新開拓的領土,由於當時政府奉行財政緊縮政策,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寺內提出辭職,陸軍拒絕提出後任陸相人選,內閣不得不總辭職。這次事件成為第一次護憲運動的導火索。
田中辭去軍務局長職務,以對西園寺內閣總辭職負責。1913年末,他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創立了青年團組織,企圖通過官辦組織來對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思想混亂的局面。由於這個組織是針對國小畢業後到被徵兵入伍之間的人員的組織,所以和在鄉軍人會一樣發揮著向國民傳播國家意志的作用。1924年他創立了全國性青年組織“大日本聯合青年團”,1939年改組為“大日本青年團”。這個組織有二百五十萬成員,成為田中強有力的支持母體。
原敬內閣成立後,山縣有朋推薦田中入閣擔任陸相。在任期間發生了俄羅斯尼克拉耶夫斯克港日本領事館遭襲擊,七百多名日本人被殺害的事件。在野黨攻擊陸軍應對此次事件負責,雖然田中抵擋住了在野黨的攻勢,但不久之後就以健康理由辭職。後來,在第二次山本內閣時田中再次出任陸相,利用陸軍的設施、人員、物資為關東大地震後的復興重建工作盡了力,但那屆內閣因虎門事件而總辭職。
作為政治家的經歷
無論有過多少挫折,田中在軍旅生涯中幾乎是紮實地一步步向上走。他和政治直接發生接觸是在1925年5月接替高橋是清出任立憲政友會總裁。雖然當時在加藤高明領導下成立了護憲三派內閣,但憲政會作為第一大黨仍執政界牛耳,為此政友會在山縣有朋死後請出陸軍第一人田中義一擔任總裁,以圖獲得軍隊支持,增加問鼎政權的資本。結果第一次加藤內閣在政友會的攻擊下發生動搖而總辭職。大選後的組閣權再次落在加藤手上,加上此後的若槻內閣,在近兩年的時間中政友會一直處於在野黨地位。
若槻內閣因緊急敕命案問題總辭職,以此為契機,田中當上首相。據說當時元老西園寺公望原來準備推薦貴族院的田健次郎接任首相,結果卻是第一次根據“憲政的常識”把政權移交給在野黨,成立了田中內閣。但內閣中法相原嘉道不是政黨黨員,內相鈴木喜三郎曾擔任過引發第二次護憲運動的清浦內閣法相。田中本人更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在護憲運動結束後才加入政黨。內閣中雖然有許多政友成員,但該內閣決不是在建立在護憲三派內閣的延長線上,奉行的政策與加藤、若槻兩人所推進的大正民主主義政策背道而馳。
在具體政策措施上,比如政府在政策綱領中提出了地方分權,並設定了由田中親自擔任會長的行政制度審議會,對此進行討論,提出引入道州制、賦予婦女公民權等至今仍在議論的議題。然而最終實現的只是擴大了一小部分自治權而已。政友會長期主張的知事公選制也被內務官僚和內相阻止了。
為應付金融恐慌這個緊迫課題,田中請高橋是清繼續擔任藏相,打出延期償付政策,並特別融資5億日元。田中在對待導致前任內閣辭職的問題上非常慎重,若槻也派人向高橋藏相表示了合作態度,說:“政府為了救濟財界在議會上無論提出什麼樣的法案,我們黨決不反對。”因此對這個問題上田中內閣在議會中的運作比較順利。
田中內閣在金融恐慌以外的問題上則不得不面對嚴峻局面,因為該內閣是在若槻內閣辭職後匆忙成立的,是一個以少數執政黨為基礎的政權。1927年6月,在野黨憲政會和政友本黨合併成立民政黨。田中決定通過將在1928年舉行的大選塑造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為了贏得選舉,政府對一百多名知事以下的地方官吏進行更迭、調任。同時通過賄選、利誘等手段大肆干預選舉活動。在野黨民政黨也加入賄選戰。選舉結果政友會未及半數,僅比民政黨多獲得一個議席。為此田中用大量的金錢和職位對中間派人士進行分化拉攏工作,謀求控制議會。這就是日本首次進行普選的真實情景。
此次選舉暴露出內閣的軟弱性。由於干涉選舉而遭抨擊的鈴木內相被迫辭職,由望月圭介郵遞相接任。田中為確保政治資金來源,將空出的郵遞相的位子給了剛剛當選議員、有日立製作所背景的原房之助。對此不滿的水野煉太朗文相提出辭職。這些都是由於田中在金錢和人事上的作法而引發的,從此媒體就稱他為“和制墨索里尼”、“唐吉訶德”。
由於執政黨和內閣都不穩固,因此雖然本屆內閣通過了政友會一直主張的把地租和營業稅向地方轉讓的法案,但大多數重要法案未能審議完成。為對付以社會秩序特別是經濟混亂為發端而漫延的共產主義思潮,政府頒布緊急敕令,修改治安維持法,強化了治安維持法中的罰則,把特別高等警察網路遍布全國,並且大量逮捕共產黨員。這意味著政黨內閣否定了議會的作用。
除此之外能表現田中政策特色的是他兼任外相時所執行的外交政策。事實上外務省政務次官森恪在外交政策上發揮著很大作用,他否定了幣原協調外交路線,向強硬外交路線轉換。政府召開“東方會議”,確定了處理滿蒙問題的方針。為確保日本在滿蒙的利益,日本政府以日本僑民受到國民革命軍(北伐軍)侵害為名三次向山東派兵。毫無疑問,田中是想把國民的注意力從國內政局上轉移開。他還任用山本丈太郎為滿鐵總裁,與張作霖簽訂《滿蒙五鐵道借款契約》。但之後張作霖不再聽從日本人擺布,關東軍就炸了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將其殺害。軍部決定不查明事件真相,也不對責任者進行處罰。田中對此持相同態度,僅作出輕微處罰的指示。然而田中在向天皇奏明此事時卻稱將召開軍法會議查明此事,招致天皇對他的不信任,不得不辭職。
成為政治家之後的田中缺乏政治領袖應具備的前瞻性,只能對具體事件進行對應處理。田中一個人可以處理很多事情,如果是在軍隊那種垂直構造中是可以實現自己想法的,但在政治這樣一個近似水平構造的社會中他不會與別人進行合作。他眼中沒有民眾,心思全部用在如何用金錢維持政權。對他的作法不僅是在野黨和國民,中國國民也爆發了強烈不滿。田中內閣可以稱為有名無實的政黨政治。田中在辭職三個月後因窄心症死去。
簡歷
1863年6月22日 出生於長州(今山口縣)
1883年 進入陸軍士官學校
1886年 任陸軍少尉
1889年 進入陸軍大學
1894年 任第一師團參謀
1904年 任滿州軍參謀
1909年 任軍務局長
1918年 任原敬內閣陸相
1922年 任軍務局長
1923年 任第二次山本內閣陸相
1925年 任立憲法政友會總裁
1926年 任貴族院議員
1927年 任首相兼外相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召開東方會議並上呈“田中奏摺”1929年 總辭職
9月29日去世,66歲
田中義一生平
田中義一(1863年——1929年),日本首相。1863年,田中義一出生於一個日本下級武士家庭。自幼家境貧寒,其父靠制傘、賣傘為生。田中義一的一生,主要是作為職業軍人渡過的,但在其開始軍人生涯時,卻有一段曲折經歷。1876年,田中義一曾一度參加前原一誠領導的武士叛亂,事後以年幼無知倖免於罪。此後曾做過村公所雜役、國小教師。這段經歷對他形成平庸、自負的性格打下了基礎。自1883年12月起,田中義一先後考入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接受正統的軍國主義教育,1892年畢業後佩中尉銜。這與當時軍界許多同齡人相比,田中義一的起步可謂為時較晚。但素以不讀書聞名的田中義一自步入軍界後,卻在歷次對外侵略戰爭及整建軍隊中,屢屢展露奇才,並依靠其特有的鑽營之道,博得同出一鄉的軍閥首領山縣有朋、桂太郎等賞識,官運亨通,成為長州系軍閥嫡系繼承人。1909年後,田中義一歷任陸軍事課長、第二旅團長、陸軍省軍務局長,此間主持修改制訂了《部隊內務書》、《步兵操典》《輜重兵操典》、《陸軍教育令》、《陸軍補充令》,並在提任軍務局長時,秉承山縣旨意,協助上原勇作陸軍相,以要求增設兩個師團問題搞垮第二次西園寺內閣。1918年,他以參謀次長身份,策劃指導了向西伯利亞出兵。戰後,先後出任原敬內閣、第二次山本權兵衛內閣陸相,並晉升為大將,獲男爵爵位,被列入華族。1925年,田中義一退出現役,帶著來路不明的300萬日元加入政友會,接替高橋是清就任第五任政友會總裁。他拒絕加藤高明的入閣邀請,導致擴憲三派內閣的垮台。第一次若木規內閣時期,他猛烈攻擊政府的對華政策,利用金融危機下出現的整理震災票據問題,策動樞密院官僚以“違憲”為由,否決政府的救濟台銀緊急敕令案,迫使若木規內閣總辭職。1927年4月20日,田中義一出任政府首相,掌握了大權,但是,新內閣面臨的緊急課題,是擺脫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根據大藏相高橋是清的建議,內閣成立後第三天便發出緊急敕令,宣布全國銀行一律停兌三周。在此期間,由日本銀行向各銀行發放22億日元非常貨款,由政府補助日銀5億日元、台銀2億日元,幫助壟斷資產階級渡過了難關。隨後,政府修訂了《銀行法》,規定開業銀行資本不得少於100萬日元,強制加速資本集中過程,使一大批中小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破產或被吞併,而三井、三菱等五大銀行資本急劇增加,五行資本總額竟一躍達到全國銀行總資本的三分之一。金融危機過後,下野的憲政會與政友本黨合併,組成議會第一大黨立憲民政黨。該黨打著“貫徹天皇統治下的議會中心主義”口號在三菱財閥支援下,主動接近元老等官僚勢力,抨擊田中內閣的內外政策,意在上台執政,對田中義一政權構成巨大威脅。為在下屆議員選舉中擊敗民政黨,田中義一在大選前對地方官做了黨派色彩極為露骨的大調動,隨後在1928年2月進行的議員選舉中,與民政黨展開規模空前的收買戰,粗暴干涉了選舉。凡提及“300萬日元”或“陸軍機密費”的演說,一律遭到政府禁止。結果政友會獲得217個議席,以微弱多數取得了議會中“不自然的多數黨”地位。擴大對華侵略,是田中義一推行反動政策的又一側面。田中義一一上台,便大肆攻擊前內閣的外交政策,指責前外相幣原“把中國的赤化看作別國的內事,與我無關,實屬荒謬絕倫”。在“刷新外交”口號下,他竭立推行“積極對華政策”,親自兼任外相,並任命殖民主義先鋒森恪為外務省政務次官,協助他制訂和推行侵華政策。在所謂“積極對華政策”下,田中內閣為維護在華利益,三次派兵侵略中國山東,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第一次出兵在1927年5月28日,兵力約4 000人,占領了山東濟南。第二次出兵在1928年4月17日,兵力約5 000人。日軍再次進據濟南後,蓄意挑起中日兩軍衝突,製造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然後以此次事件為藉口,擴大戰端,於5月9日第三次出兵增援,總兵力達到15 000人,殺害了3 000多中國人。就在第一次出兵後的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義一主持召開有外務省、軍部、朝鮮總督府、關東廳、駐華公使及總領事等要員參加的“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確定了將中國本土的“滿蒙”加以“區別”,確保日本在中國東北特殊權益的“根本方針”,並為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採取“斷然自衛措施”。“濟南慘案”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進,日本豢養的奉系軍閥敗局已定。田中政府火中取票,乘張之危迫其與滿鐵社長山本簽訂日本承建滿蒙五鐵路契約。接著通告國民政府和張作霖,揚言“戰亂如波及滿洲”,日本將“採取適當而有效的措施”。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日本一再“勸告”下,乘列車從關內撤往東北,次日凌晨,列車在與滿鐵交匯處的皇姑屯被炸,張傷重身亡。這是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等人擅自策劃的陰謀,他們幹掉有所不服日本調遣的張作霖,企圖推進所謂“滿蒙自治”。皇姑屯事件實際上成為三年後“九·一八事變”的預演。田中義一推行的侵華政策,急劇惡化了一度緩解的中日關係,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張學良也在抗日熱潮影響下,一反親日政策,揭起青天白日旗,加入國民政府。“積極外交”的失敗,不但使日本在國際上陷入更為孤立的境地,也招致國內輿論不滿,甚至樞密院、貴族院等保守勢力,也感到炸死張作霖的辦法過於笨拙。在野黨為上台執政,便利用皇姑屯事件攻擊內閣,要求追究事件的責任。“皇姑屯事件”後,朝野上下一片譁然,要求追查責任,田中義一不得不提出辭呈。田中義一下野後,一直揚言要東山再起,可惜因心臟病猝發而亡,結束了自己可恥卑鄙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