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
2007年8月8日
8月7日凌晨,正在調試的色彩繽紛的燈光將天安門城樓點綴得絢麗奪目。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活動將於8月8日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2007年8月8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前。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牌上,“距2008年8月8日開幕倒計時366天”字樣分外醒目。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如織的遊人爭相留影,在這個日子裡留下燦爛和充滿期待的笑容。
一年後的今天,舉世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將第一次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拉開盛大的帷幕。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將成為現實。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至今奧運會緊張籌辦已整整6年。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圓民族夢想,共踐世界承諾的6年。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到北京視察奧運會籌辦工作,參加籌辦重大活動。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籌辦工作匯報,強調:“舉辦奧運會,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要求:“要盡最大努力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好。”
這是奧運建設者抓住機遇,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6年。肩負黨中央的囑託和全國人民的期望,北京與相關各方團結協作、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精益求精,推動籌辦工作扎紮實實進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說:實踐說明,實施“新北京、新奧運”戰略,落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籌辦“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過程,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
2007年5月1日,一位工人在國家體育場工地內指揮吊車作業。當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不少建設者用勞動和汗水慶祝自己的節日。五一節期間共有5300多名建設者堅守在2008年奧運會主場館――國家體育場工地的各個崗位。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從場館節能環保到城市健康宜居
——“綠色奧運”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漫步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但見藍天白雲映襯下,波光粼粼,水清如泉,水域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旱柳、洋槐、油松,兩岸荒灘被草坪、彩葉植物和花卉覆蓋。這個承擔著奧運會賽艇、皮划艇等比賽項目的場館水面面積約64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82%。原來的荒河灘變成了“天然綠色氧吧”。
“我們力爭把北京2008年奧運會辦成真正的綠色奧運盛會。”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顧問萬嗣銓充滿信心地說,“綠色奧運”貫穿了北京奧運場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等每個環節。
水的循環利用是奧運場館建設中的得意之筆。國家體育場“鳥巢”在設計中就充分考慮了雨洪利用,收集、處理後的雨水發揮了比賽場館草坪灌溉、空調水冷卻、沖廁、綠化、消防等9類用途,年均節水近6萬噸。
新能源的廣泛使用是綠色奧運一個奪目的亮點。奧運村建設了一個60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熱系統,利用太陽能,奧運會期間將為16000多名運動員提供洗浴熱水,奧運會後將供應這一地區2000余戶居民的生活熱水需求。
資料圖片:2006年8月7日晚,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左)向美國橄欖球大聯盟委派的超級球星陸高偉贈送福娃“歡歡”。當日,“福娃全球送吉祥”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海外推廣活動在北京啟動。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在“綠色”場館背後,北京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思慮更深遠:將籌辦奧運與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結合起來,以綠色奧運為契機與示範,大幅度提高首都環境質量,建設宜居城市。
在北京,一東一西有兩家著名企業令人關注。東邊,運營47年、供氣比例曾占北京市供氣總量80%以上的北京煉焦化學廠進入停產程式。企業全面停產後,每年能為北京市減少煤炭消耗296萬噸;西邊,被稱為世界鋼鐵史上最大搬遷工程的首鋼向河北曹妃甸遷移已經啟動,今年底北京地區將壓產400萬噸。首鋼搬遷完成後每年可減少用水500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25個昆明湖。
關、停、搬、調,所有這些既著眼於“綠色奧運”,更超越“綠色奧運”。立足於此,北京既堅決治污,也執著造綠。
空氣變得清新。1998年以來,北京連續10年分13個階段實施200多項大氣環境治理措施,大氣環境質量連續8年得到改善。2006年,市區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已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41天;
綠水開始長流。北京一方面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另一方面在城區加快實施雨污分流。到2007年底,六環以內河道可基本治理完成,達到水清、岸綠、流暢,實現綠水繞京城的目標;
更加鬱鬱蔥蔥。山區、平原、城市綠化隔離地區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1%,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更重要的變化是,“綠色奧運”向人們傳遞著一個理念,那就是要提倡和養成一種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市長王岐山說,“綠色奧運”不僅是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更是北京對人與自然、城市與環境和諧的探索,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8月7日,著名舞蹈家黃豆豆在晚會上表演。當日,“五環明珠夜”――上海人民慶祝2008年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晚會在上海東方明珠舉行。新華社記者裴鑫攝
從提升科技含量到誕生專利標準
——“科技奧運”激發自主創新能力
走近比鄰而立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北京游泳中心“水立方”,人們無不為其獨特的美所震撼。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支撐“鳥巢”的鋼與覆蓋“水立方”的膜均凝聚著中國人自主創新的心血。
“鳥巢”用鋼重達4萬多噸。24根鋼柱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種叫做Q460的高強鋼材。這種完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主研製的產品,平均1平方毫米麵積上可承受重量達46公斤,填補了我國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覆蓋“水立方”的是一種叫做ETFE的先進建築材料“膜”,面積達10萬平方米。這種透明的膜在利用自然光的同時,也帶來了難題:伴隨光的射入,館內溫度有時會超標。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一種能反射光線的“鍍點”技術成功解決了這個難題。科研人員將1億多圓形“鍍點”按不同密度分布在“水立方”屋頂和牆面上,讓太陽光根據不同需要進入,成功實現光熱平衡。
既要合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使2008年奧運會成為高科技的奧運會;更要最大限度運用籌辦奧運這個平台,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與實力,這是北京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一個堅定的信念。
北京創新型人才占全國1/10以上,兩院院士占全國一半以上。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有關各方成立了奧科委,建立了諮詢專家庫,組織各相關領域400多名專家,為奧運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和諮詢服務。科技部還特別設立“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畫”,近年來投入上億資金,資助科技攻關項目60多個。
創造條件“激活”創新能力。北京奧運會將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全部選用高清設備進行電視轉播。包括智慧型光網路、新一代無線區域網路等一系列新技術將打造出名副其實的北京“寬頻奧運”。在奧運場館建設中,目前已經形成的新標準、新規範就有20多項,“這些不僅將成為同類建築的範本,也是奧運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
在北京採訪奧運會,“自主創新”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但奧運建設者理解中,創新還有著另一層更深的核心:政府的管理創新、制度創新。
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上,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社會公開招標確定項目法人,由項目法人負責融資、建設和運營。在奧運場館建設中,社會投資占到投資總量一半以上。
北京奧組委首次在奧運會中實行“一站式”服務機制,對媒體尤其是境外媒體各項行政審批申請和服務需求,實現受理、審核、批准、答覆、落實和服務等環節“一站式”完成。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關乎奧運籌備,也關乎科學發展;不僅關乎北京發展後勁,也關乎北京的歷史擔當:讓創新資源和成果惠及全國、示範全國、帶動全國,最終在世界舞台上提升國家競爭力。”北京這樣看創新,也這樣推動創新。這是“新奧運”的靈魂之一,也是北京未來科學發展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