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病逝
1961年8月8日
沈蓉圃繪製的《同光十三絕》中梅蘭芳的祖父梅巧齡男扮女裝的舞台形象
梅蘭芳出身於京劇世家。他8歲學戲,11歲登台。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方面都有創新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梅派”藝術風格。梅蘭芳和楊小樓、余叔岩並稱“三大賢”,又與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一起被譽為“四大名旦”。
在中國京劇藝術發展史上,梅蘭芳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位表演藝術家。他的貢獻不僅在於他將京劇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且在於他把中國戲曲舞台藝術推向國外,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戲曲的了解。梅蘭芳於1919、1924、1956年先後三次赴日本演出;1929年底到1930年初赴美國演出;1935年赴蘇聯演出。他的藝術成就受到國外藝術大師卓別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聶米洛維奇一丹欽科、梅耶荷德、布萊希特等人的一致推崇。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藝術表演體系,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梅蘭芳多次不為贏利地出國演戲,其目的就是要向海外宣揚中國的文化藝術。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國際文藝界逐步認識到中國戲曲的絢麗多彩,博大精深,從而對中國戲曲刮目相看。梅蘭芳幾次赴日表演,使日本劇壇對中國文化產生極大興趣,以中國故事為題材的劇目逐漸增多,梅蘭芳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戶曉。在蘇聯,梅蘭芳也備受讚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稱京劇是偉大的藝術,第一流的戲劇。梅耶荷德看過節奏嚴謹的京劇後深受啟發,徹底重排了他正在執導的話劇《智慧的痛苦》,並在說明書上特地註明“獻給梅蘭芳”以表敬意。
1930年,梅蘭芳自費率京劇團赴美演出。一時間,京劇藝術風靡美國。梅蘭芳這次訪美是經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介紹,所以受到美國教育界的極大重視。梅蘭芳成為溝通中美文化的使者。他所到之地,各大學教授、專家抱著研究東方文化、探討中國古典藝術的目的前來觀賞,並在美國各報刊上撰文大加稱讚。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舊金山大學、芝加哥大學及芝加哥美術博物院等院校紛紛款待梅蘭芳,邀請他來參觀、演出或舉行座談會。羅森城波摩拿大學還決定贈予梅蘭芳文學博士榮銜。該校畢業生授銜典禮本應於6月16日舉行, 但因梅蘭芳將去檀香山,學校破例將授銜典禮提前到5月28日舉行。典禮上校長親自向梅蘭芳頒發了文學博士證書。不久在南加洲大學50年校慶之際,梅蘭芳又榮獲該校授予的文學博士榮銜。當梅蘭芳上台領取文憑時,全場上千人起立鼓掌表示祝賀。從此,梅蘭芳不僅被稱為中國京劇藝術家,還被稱為梅博士。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逝世。
20年代梅蘭芳在《御碑亭》中飾演孟月華
梅與齊如山訪美前合影
梅17歲時娶同行王明華為妻
梅蘭芳與福芝芳及子女於40年代初合影
1916年梅蘭芳穿著夫人王明華的衣服在時裝戲《一縷麻》中飾林紉芬
梅蘭芳訪蘇期間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影
1935年3月17日晚梅(左)與胡蝶(右)出席蘇聯對外文協為他們舉行的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