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1967年8月8日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五國外長在曼谷舉行會議,會後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協)是一個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組織機構,主張“區域合作”。東協的組織機構,除每年召開部長會議外,設有常設委員會和秘書處,以處理日常事務,下設有諮詢委員會、財政常設委員會、糧食生產和供應常設委員會。
東協是在維護民族獨立、發展區域經濟的道路上形成的。60年代,一些大國加劇了對世界霸權的爭奪,威脅著東南亞的安全。因此,該地區一些國家產生了通過合作實現穩定的願望。經過一段時期的醞釀,東協成立了。
東協成立初期的活動主要限於探討經濟、文化方面的合作。70年代後期,大小霸權主義者挑起的侵略高棉戰爭和侵略阿富汗戰爭,嚴重惡化了東南亞局勢,東協逐步加強了政治、外交、軍事上的協調。儘管如此,東協始終是以經濟合作為主要任務的國家聯盟。
東協6國都屬於開發中國家,但它們的經濟情況也有區別,如新加坡有頗為可觀的工業力量、相當先進的技術和比較充實的管理人才,但資源缺乏;汶萊幾乎完全依靠石油、天然氣的開採和出口;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擁有富饒的礦產和農林資源,工業生產近年來也有相當規模的發展;菲律賓由於政局動盪和外債數額巨大,發展比較緩慢。但作為整體來看,東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原料產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膠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82%,棕櫚油占70%,錫占63%,還擁有石油、鋁土、黃金、鉻、鎢、銅等礦產以及豐富的大米、椰子、硬木、麻、菸葉等農林產品。
東協一貫把爭取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作為發展民族經濟的重要條件,在歷次會議上都表達了它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立場。早在1971年,東協就發表了《吉隆坡宣言》,主張東南亞成為“和平、自由和中立區,不接受外來強國的任何形式的干涉”。1976年,東協簽署了《協調一致宣言》和《友好合作條約》,強調東協內部團結合作,反對外來干涉,維護獨立。
中國是東協國家的近鄰,中國人民同東協各國人民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和經濟貿易往來。從30年代中期起,中國先後同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進入90年代 ,中國和新加坡建立了外交關係,與印度尼西亞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同汶萊每年也有直接貿易。中國和東協的經濟往來和科技合作日益密切。近年來,中國和東協領導人進行日益頻繁的互訪,民間往來更為活躍。中國和東協的友好合作關係進入了空前發展的新天地。
8月8日發生的事情:
- 討袁軍與北軍在南京血戰 1913年發生的事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英凡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中國是簽署該議定書的第70個國家 2000年發生的事
- 日軍攻陷衡陽,在衡陽燒殺淫掠 1944年發生的事
- 王菲誕生,中國歌唱家,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1969年發生的事
- 黃植誠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 1981年發生的事
- 第四十五屆世乒賽結束,中國隊囊括五金五銀。 1999年發生的事
- 張孝騫,中國醫學的先驅、著名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逝世 1987年發生的事
-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1967年發生的事
- 旅美華人抗議迫害印尼華人暴行 1998年發生的事
- 達斯汀·霍夫曼誕生,美國電影、戲劇演員 1937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