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日
1776年7月4日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加強了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抗。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組成了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獨立宣言》是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獨立的綱領性檔案,馬克思稱讚它是“第一個人權宣言”。《獨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資產階級民主派人士托馬斯·傑斐遜。來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宣言》上籤了字。宣言的標題是《美利堅十三國聯合邦的一致宣言》。《宣言》全文約2500字,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原則,提出了著名的人權原則,《宣言》指出:“人類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第二部分譴責英國殖民當局的種種暴政。第三部分宣告13個殖民地獨立,建立獨立國家,斷絕與英國的一切政治關係。《獨立宣言》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願望,激發了美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鼓舞了各階層民眾奮起參加獨立戰爭。《獨立宣言》對爭取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推動後來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及法國的《人權宣言》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獨立宣言》發表以後第5年的9月,英國軍隊主力在約克鎮被擊潰,被迫同美國講和,並於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正式承認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後來,7月4日被定為美國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在美國各地都舉行隆重的盛典,進行歌舞、體育、遊行等活動。早期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主要是遊行和演講,有時還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以後增加了體育比賽等戶外活動。有一個時期,美國人民燃放鞭炮、煙火慶賀國慶,20世紀以後,政府為防止發生人身事故和火災明令取消了這種形式。每年的獨立日這一天,全美大小教堂鐘聲齊鳴,而頭一個敲響的是費城的自由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