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炯明發動羊城兵變
1922年6月16日
陳炯明
護法戰爭失敗,孫中山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革命不能依靠一個軍閥打倒另一個軍閥,必須要有自己的基本武裝。於是,陳炯明成為孫中山重點扶持的軍事將領。然而羽翼豐滿的陳炯明於1922年6月16日發動羊城兵變,致使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遭受了一次最為沉重的失敗。孫中山走避永豐艦,與叛將周旋55天。蔣介石在兵變後不久,輾轉登上永豐艦,奠定了以後他在國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有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永豐艦的英雄壯舉,中國現代史將會重新改寫。孫中山在民國初年與南北軍閥的較量中,深感沒有掌握武裝力量,辦不成事。在廣州護法時,就著意培植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給他年撥款、調兵。1918年5月孫在桂系軍閥逼迫下,離開廣州,赴上海,就寄希望於陳炯明,希望陳能驅走盤踞廣州的桂系軍閥岑春煊、陸榮廷。1920年8月,孫中山命陳回師廣州,將岑、陸驅走,重組軍政府,孫中山出任非常大總統。1921年底,孫中山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營,指揮粵、湘、滇、桂、贛軍北伐。陳炯明集內務總長、陸軍總長、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四職於一身,成為軍政府的鐵腕人物。但他很快原形畢露,反對孫中山就職非常大總統,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主張,並勾結唐繼堯、吳佩孚,鼓吹聯省自治,分裂北伐軍,阻撓北伐。還下毒手派人殺了孫中山信任的鄧鏗。陳將葉舉駐防廣西部隊秘密調入廣州,設司令部於白方山。陳本人坐鎮惠州,策動叛亂。孫中山不斷得到陳炯明叛跡日彰的報告,包括胡漢民、蔣介石在內,都建議孫中山剷除陳炯明。1922年3月,孫見後方不穩,從桂林北伐大本營回師,設大本營於韶關,嚴斥陳炯明,撤銷其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務總長職,只留陸軍總長職。
1922年6月1日,孫中山、宋慶齡由韶關返廣州。在廣州市區,孫已發現陳炯明部隊逆跡。6月12日,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不點名地斥責陳炯明“反對北伐”,並以輿論壓力,迫陳將部隊退回東江原防。陳炯明不知悔改,6月13日竟在惠州下達對孫的總攻令。14日,又誘拘財政次長廖仲愷於石龍,還逐走國會議員,殺害總統府成員。15日,在陳的指使下,葉舉在粵軍總司令部召集軍長熊略,師長陳炯光、鍾景棠、洪兆麟,江防司令周天祿,廣州財政廳長鍾秀南等旅以上軍官會,執行陳炯明進攻總統府的密令。此次會議,確定由軍長熊略為攻城指揮官,洪兆麟的二師攻擊越秀樓的孫中山衛隊。炮兵司令王惺庵負責向總統府開炮。熊略慮及炮擊總統府將遺臭萬年,只好一邊布置戰事,一邊派連長陸志雲向孫中山密報,請孫中山出走。孫還以為是對方虛張聲勢,不肯完全置信,未離開越秀樓。此次叛亂,粵軍集結25000兵力。
15日晚,廣東警察局長李安邦、總統府顧問陳少白先後到越秀樓報告陳炯明部隊已開始包圍總統府,勸孫撤離。6月16日凌晨,孫中山在宋慶齡催促下剛剛就寢,驀地傳來電話鈴聲,原來是廣東海防司令陳策報告,陳炯明隊伍已盤踞廣州街衢,恐存不測,請總統迅速撤離。正焦急間,總統府秘書林直勉、參軍林樹巍、北伐大本營運輸連長陸志雲闖入,報告陳炯明叛變的訊息,並說:“我們連叛軍今晚的口令都搞清楚了,原文是‘食飽飯,殺民賊’。大總統要不撤離可就危險了。”孫中山堅持不肯離開。
凌晨2時左右,外面嘈雜聲漸作,叛軍呼喊:“打死孫文!”孫中山走出臥室了解情況。林直勉等又沖入,強掖孫中山出走。孫中山發怒說:“竟存(陳炯明之字)膽敢作亂,我便負平亂之現,如力不足,唯有一死,以謝我四萬萬同胞。”林直勉等不由分說,給孫穿上夏布長袍,戴上墨鏡和便帽,以作掩護。孫乃請宋慶齡一起撤離,宋認為二人同行,目標太大,要孫先走,她隨後再走。並約定,孫登上軍艦後,即發信炮三聲,以示平安。